[实用新型]连接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62349.0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847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沈宥崴 | 申请(专利权)人: | 酷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13/719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李岩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器 连接器结构 电容器 第二连接器 第一连接器 突波 保护电器 电器连接 电容装置 电源噪声 流动阻力 内部空气 输出线材 系统运作 直角结构 计算机系统 放电 滤波 吸收 整合 接通 组装 计算机 | ||
本新型所提供的连接器结构中,主要是由电容装置所包含的电容器分别连接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使得当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分别接通第一电器与第二电器时,电容器可自第一电器吸收电能,再对第二电器进行放电,进而达到滤波以及突波的吸收,以降低电源噪声的干扰,从而保护电器不受突波影响而损坏。再者,于较佳实施例中,是由连接器结构的直角结构,可以使其二端分别与第一电器与第二电器连接组装时,得以让电器的输出线材较易整合,进而改计算机善系统内部空气流动阻力而降低计算机系统内部温度,以保持系统运作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新型是关于一种连接器结构,特别是一种包含有电容装置的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现行的电源连接器仅是用以供两个电器的连接,使得电能可以从一电器传输到另一电器。然而,电能在两个电器之间传输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突波。基本上,产生突波的原因主要可归类为二种。其一是因打雷闪电所造成的雷突波,其二是电路开闭时所造成的开闭突波。前述的开闭突波是指电路导通的瞬间所造成的突波。开闭突波通常是由继电器、开关、保险丝或晶体管等电子组件所造成。电能传输过程中若产生突波,容易造成电器内部电路发生误动作,甚至有可能损害电器以及造成电器寿命缩短。
为避免突波对电器造成负面影响,许多电器都会配置有电路保护模块,用以防止突波损害电器。然而,并非所有电器都具有电路保护模块的设计。实际上,绝大部分的电器与电器之间相连的多个连接器所连接的电路回路并没有设置电路保护模块。由于突波可能给电器带来负面影响,故于相关领域中开发一种具有突波防护的连接器为一重要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旨在于利用其具有的电容装置,对电器所传输的电能进行滤波及吸收突波,从而达到保护电器的目的。
依据本新型之一实施例公开一种连接器结构,其包含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电容装置。第一连接器具有第一端及相对于第一端的一第二端。第一连接器具有多个第一金属端子沿着第一方向凸设于第一端,其中第一连接器的第二端用于可插拔地连接第一外部电器。第二连接器具有第三端及相对于第三端的一第四端。第二连接器具有多个第二金属端子沿着第二方向凸设于第三端,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互相不平行,且第二连接器的第四端用于可插拔地连接第二外部电器。电容装置包含至少一电容器,所述至少一电容器通过该些第一金属端子及该些第二金属端子分别电性连接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所述至少一电容器用于自第一外部电器接收第一电能且传输第二电能至第二外部电器。
依据本新型之一实施例公开一种连接器结构,其包含第一盖体、第二盖体、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电容装置。第一盖体开设有第一开口朝向第一方向。第二盖体结合于第一盖体以形成容置空间及第二开口。容置空间与第一开口连通且第二开口朝向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互相不平行。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端位于容置空间且第一连接器的第二端用于通过第一开口可插拔地连接于第一外部电器。第二连接器的第三端通过第二开口而设于容置空间且第二连接器的第四端用于可插拔地连接于第二外部电器。电容装置设于容置空间且用于电性连接第一连接器的第一端及该第二连接器的第三端。
综合以上所述,在本新型所提供的连接器结构中,主要是由电容装置所包含的电容器分别连接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使得当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分别接通第一电器与第二电器时,电容器可自第一电器吸收电能,再对第二电器进行放电,进而达到滤波以及突波的吸收,以保护电器不受突波影响而损坏。
以上之关于本公开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新型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新型之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连接器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图2为依据本新型之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连接器结构的拆解示意图。
图3为依据本新型之一实施例所绘示的连接器结构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酷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酷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623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带电源的可照明手机插头
- 下一篇:一种可拆卸旋转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