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可调节锁定的建筑钢支撑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42821.4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63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陈素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素琼 |
主分类号: | E04G25/06 | 分类号: | E04G2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装置 上端 建筑钢 可调节 支撑板 支撑架 轴心柱 本实用新型 调节装置 螺栓连接 锁定 支撑柱 顶块 焊接 混凝土浇筑过程 顶块螺栓 凝固时 上升时 目测 混凝土 电机 钢筋 支撑 劳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可调节锁定的建筑钢支撑架,其结构包括支撑板、轴心柱、顶块、电机、支撑柱、升降装置和调节装置,支撑板上端与支撑柱螺栓连接,支撑板上端中部与轴心柱相焊接,轴心柱上端与升降装置螺栓连接,升降装置上端与顶块螺栓连接,升降装置上端中部焊接有调节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一种新型可调节锁定的建筑钢支撑架通过设置了升降装置可以根据目测来调整支撑高度,使其效率更快,且减少劳动,使用方便快速等问题,通过设置了顶块当在进行上升时,混凝土在进行凝固时,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易逃模,对钢筋固定不牢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钢支撑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可调节锁定的建筑钢支撑架。
背景技术
建筑钢支撑架是支撑钢筋、控制混凝土构件中钢筋间距和保护层厚度。它克服了水泥垫块易碎、不易运输、成本高的弊端;避免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易逃模,对钢筋固定不牢,当模板拆下时产生常见凹凸不平的现象。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楼房,道路,桥梁,隧道,机场,地铁等各种工民建筑。在现代化的建筑施工当中,房屋的安全性是建筑施工所要求的首要目标。因此,钢筋支撑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就目前房屋建筑用钢筋支撑架而言,整体的高度不可调节,无法针对不同规格的钢筋进行有效地支撑,实用性弱,同时采用单面上支撑的方式,固定的效果差,易产生固定位置的偏移,同时支撑的接触面积小,承受的强度大,容易出现损坏,且进行支撑时调整锁定艰难,且使用时间长效率差等问题,但是现有技术无法有效的根据高度来进行调整支撑高度,无法有效的进行调整锁定建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可调节锁定的建筑钢支撑架,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有效的根据高度来进行调整支撑高度,无法有效的进行调整锁定建筑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可调节锁定的建筑钢支撑架,包括支撑板、轴心柱、顶块、电机、支撑柱、升降装置和调节装置,所述支撑板上端与支撑柱螺栓连接,所述支撑板上端中部与轴心柱相焊接,所述轴心柱上端与升降装置螺栓连接,所述升降装置上端与顶块螺栓连接,所述升降装置上端中部焊接有调节装置,所述支撑板左侧设置有电机,所述支撑柱由底座、固定柱和倒三角支撑座组成,所述底座上端焊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端焊接有倒三角支撑座,所述底座与支撑板螺栓连接,所述升降装置由卡座、折叠架、转动轴、固定板、驱动装置和远程控制装置组成,所述卡座上端与折叠架螺栓连接,所述折叠架通过转动轴相贯穿,所述折叠架上端与固定板相焊接,所述由卡座上端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左侧设置有远程控制装置,所述卡座下端与轴心柱相焊接,所述顶块由固定头、连接杆、螺旋弹簧、收缩杆和小顶块组成,所述固定头右侧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右侧焊接有螺旋弹簧,所述连接杆与收缩杆相焊接,所述收缩杆右侧焊接有小顶块,所述固定头下端与固定板相焊接。
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可通过升降装置进行升降,且最高上升高度为五米,最低下降高度为一米半,且升降装置采用不锈钢材质,且外表面涂有黄色警示颜料。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所能承受的重量为三吨的重量,且倒三角支撑座中部由隔板分隔开,形成两个等三角形的镂空块。
优选的,所述顶块上的收缩杆可通过螺旋弹簧进行自动调节使用高度,而收缩杆最高上升高度为八十厘米,且螺旋弹簧采用直径为三十厘米的螺旋弹簧。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采用不锈钢材质,且四周涂有警示标志。
优选的,所述远程控制装置采用C200的型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一种新型可调节锁定的建筑钢支撑架通过设置了升降装置可以根据目测来调整支撑高度,使其效率更快,且减少劳动,使用方便快速等问题,通过设置了顶块当在进行上升时,混凝土在进行凝固时,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易逃模,对钢筋固定不牢等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素琼,未经陈素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428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木工程用支撑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多用途田园房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