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粗精铣一体式刀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93947.7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83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友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科伦特钨钢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5/00 | 分类号: | B23C5/00;B23C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铣 刀具 粗铣 容屑槽 刀片 铣削 本实用新型 依次设置 刀柄 机械加工技术 待加工件 加工效率 间隔设置 间隙形成 强度要求 加工件 排屑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粗精铣一体式刀具,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该刀具包括刀柄及连接于刀柄的铣削部,铣削部包括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刀片,刀片包括由后端向前端依次设置的精铣端和粗铣端,相邻的刀片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容屑槽;第一容屑槽的截面面积与精铣端的截面面积的比例为3:5;第一容屑槽的截面面积与粗铣端的截面面积的比例为7:10。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刀具的铣削部的刀片自后端向前端依次设置精铣端和粗铣端,使得刀具能实现对待加工件的精铣和粗铣,从而提高了刀具的加工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将设置第一容屑槽分别与精铣端和粗铣端的截面面积比例,既能保证待加工件加工过程中,排屑方便顺畅,又能保证刀具的铣削部的强度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粗精铣一体式刀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中加工高强度材料的工件的铣刀刀具一般只能精铣或者粗铣,这样使得在工件的加工的工程中,一般先经过粗铣刀具进行粗铣,然后再将其移至下一工位进行精铣,这使得工件的加工效率降低,同时,提高了工件的加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粗精铣一体式刀具,能够使得对工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同一刀具即可实现工件的精铣和粗铣,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粗精铣一体式刀具,包括刀柄及连接于所述刀柄的铣削部,所述铣削部包括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刀片,所述刀片包括由后端向前端依次设置的精铣端和粗铣端,相邻的所述刀片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容屑槽;
所述第一容屑槽的截面面积与所述精铣端的截面面积的比例为3:5;
所述第一容屑槽的截面面积与所述粗铣端的截面面积的比例为7:10。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容屑槽的宽度为1-1.3mm。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容屑槽的深度为0.3-0.5mm。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粗铣端的长度为9-12mm,所述精铣端的长度为13-16mm。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粗铣端设有多个粗铣刀刃。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精铣端包括第一后刀面和第二后刀面,所述第一后刀面的第一后角α为4-8°,所述第二后刀面的第二后角β为9-15°。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铣削部的前端面设置有端面刀刃,所述端面刀刃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刀齿,相邻的所述刀齿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容屑槽,所述第二容屑槽的内壁之间的夹角为35-45°。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刀齿的第一后角δ为7-10°,所述刀齿的第二后角γ为15-20°。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刀柄与所述铣削部的长度之和为73-76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刀具的铣削部的刀片自后端向前端依次设置精铣端和粗铣端,使得刀具能实现对待加工件的精铣和粗铣,从而提高了刀具的加工效率。此外,实用新型将设置第一容屑槽与精铣端的截面面积比例以及第一容屑槽与粗铣端的截面面积比例,既能保证待加工件加工过程中,排屑方便顺畅,提高加工效率,又能保证了刀具的铣削部的强度要求,避免了由于扩大容屑槽尺寸而导致刀具的强度降低,进而出现刀具容易损坏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粗精铣一体式刀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粗精铣一体式刀具的正视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科伦特钨钢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科伦特钨钢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939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