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淤积沉淀清污管道接入弃流雨水井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47895.X | 申请日: | 201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594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年;杨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06;E03F5/14;E03F5/22;E03F3/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黄英华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污 沉淀 防淤积 雨水井 雨水管道 本实用新型 管道接入 雨水 控制腔 储存 集水 市政排水管道 无纺土工布层 工业化进程 城市建设 滑动活塞 活塞滑道 活性炭芯 排水管道 输出管道 雨水井盖 净化 油层 沉淀格 沉淀口 抽水管 防渗层 高扬程 过滤层 缓冲坡 净化箱 控制孔 连接杆 漂浮球 清淤槽 清淤 斜网 水泵 海绵 水管 淤泥 排放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排水管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防淤积沉淀清污管道接入弃流雨水井,包括防淤积沉淀清污管道和弃流雨水井,防淤积沉淀清污管道包括雨水管道壁、防渗层、雨水管道舱、截污斜网、缓冲坡、可沉淀格栅、底部沉淀口、高扬程清污泵、淤泥输出管道和沉淀清淤槽,弃流雨水井包括储存净化箱、雨水井盖、活性炭芯过滤层、除油层、无纺土工布层、连接杆、漂浮球、活塞滑道、滑动活塞、弃流集水控制腔控制孔、弃流集水控制腔、弃流落水管、排水管道、雨水管道、水泵和抽水管;本实用新型在雨水得到有效排放的同时,对雨水进行净化、储存,再加以利用,实现了对雨水清淤、净化、弃流和储存的自动控制,有利于推动工业化进程和海绵城市建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排水管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淤积沉淀清污管道接入弃流雨水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排水管道的淤积、污染物堆积问题日趋严重,目前国内外众多城市的排水管道中存有大量的污染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淤积问题。
排水管道的淤积问题多是由于管道系统中的泥沙以及悬浮固体物沉积所引起的,排水管道中的污水从坡度大的排水管进入坡度小的排水管后流速变小,污水中携带的泥沙以及悬浮固体物很容易在坡度小的管中沉积下来,从而造成排水管道淤积。管道在旱季接纳污水的流量和管道内污水的流速均远小于雨季值,这使得雨季可被污水带走的泥沙以及悬浮固体物在旱季时沉积下来,进而引起排水管道淤积。排水管道中的淤积物如塑料袋、树枝、树叶、淤泥、砂石等会使管道内污水流速降低,并截留油脂和漂浮物,从而降低管道的输送能力,加剧排水管道的淤积,当排水管道中淤积物达到一定程度时,管道的输送能力会急剧下降,淤积物淤积的速度会逐渐加快,最终造成管道堵塞。而且在一些路面径流的研究表明,初期30%雨水径流中的污染负荷占整场降雨污染的 70%,因此,初期雨水的截留与处理可有效控制径流污染物带来的管道淤积。因此,有必要对前期雨水进行预处理,截留水中的淤泥、沙粒、碎石等杂质以及大量污染物,目前,国内外对于排水管道的清淤研究较少,现存的对于管道清淤问题的研究也仅限于在出现管道淤积之后采取的各种措施,因此对于排水管道内部污染物淤积的问题的解决显得尤为重要。
现今市政管道的建设错综复杂,有很多管道因为管道内部污染物淤积的问题无法正常运行,浅层的错综复杂的管道又不能破坏,那么深层雨污水管道的建设势在必行,深层雨污水管道的运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不管雨水、污水经过怎样的处理进入深层管道都会在长时间的积累下产生淤泥,而且又不好清理,一旦淤泥达到一个量值时会造成很大的危害,雨水井与水的净化与清淤功能相结合十分有利,有效避免了沙粒、碎石、淤泥等污染物的沉淀,极易造成管道堵塞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淤积沉淀清污管道接入弃流雨水井,能够有效解决淤泥和污水的有效分离,形成了完整的防淤积体系,只靠系统本身就能实现全程雨水清淤、净化、弃流和储存的自动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防淤积沉淀清污管道接入弃流雨水井,包括防淤积沉淀清污管道和弃流雨水井,防淤积沉淀清污管道包括雨水管道壁、防渗层、雨水管道舱、截污斜网、缓冲坡、可沉淀格栅、底部沉淀口、高扬程清污泵、淤泥输出管道和沉淀清淤槽,弃流雨水井包括储存净化箱、雨水井盖、活性炭芯过滤层、除油层、无纺土工布层、连接杆、漂浮球、活塞滑道、滑动活塞、弃流集水控制腔控制孔、弃流集水控制腔、弃流落水管、排水管道、雨水管道、水泵和抽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478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节预埋积水处理接头
- 下一篇:一种新型水磨石地面地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