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锂电池保护装置及其充电MOS保护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28065.2 | 申请日: | 2018-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27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姚启振;朱敏;廖书鹏;张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力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李鑫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锂电池保护 晶体管 放电 接口连接 电路 锂电池保护装置 欠压比较电路 集电极 电池组 本实用新型 充电过程 放电电流 基极连接 锂电池 改进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锂电池保护装置及其充电MOS保护电路,包括锂电池保护IC芯片、充电MOS控制电路、放电MOS控制电路以及过压欠压比较电路,所示锂电池保护IC芯片通过过压欠压比较电路与电池组连接,充电MOS控制电路与锂电池保护IC芯片的充电MOS控制接口连接,放电MOS控制电路与锂电池保护IC芯片的放电MOS控制接口连接;锂电池保护IC芯片的充电MOS控制接口还连接一充电MOS保护电路,充电MOS保护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Q1和第二晶体管Q2,第一晶体管Q1的集电极与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晶体管Q2的集电极与锂电池保护IC芯片的充电MOS控制接口连接。实现了锂电池在充电时不能放电的功能,进而解决了在充电过程中有放电电流会烧充电MOS管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锂电池保护装置及其充电MOS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锂电池由于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比能量大,比功率高,无记忆效应,自放电小,循环使用寿命长,可快速放电,且效率高等优点,而且锂离子蓄电池是绿色蓄电池,不会因废弃造成二次污染,逐渐成为动力电池的主流。但是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明显的非线性、不一致性和时变特性,因此在应用时需要进行一定的管理。另外锂电池对充放电的要求很高,当出现过充电、过放电、放电电流过大或电路短路时,会使锂电池温度上升,严重破坏锂电池性能,导致电池寿命缩短。当锂电池串联使用于动力设备中时,由于各单节锂电池间内部特性的不一致,会导致各节锂电池充、放电的不一致。一节性能恶化时,整个电池组的行为特征都会受到此电池的限制,降低整体电池组性能。为使锂电池组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越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必须要对锂电池在充、放电时进行实时监控,提供过压、过流、温度保护和电池间能量均衡。
锂电池一般通过锂电池组管理系统BMS进行管理,BMS安装在锂电池组的内部,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在实现对各节锂电池能量均衡的同时,还可以实现过充、过放、过流、温度保护及短路保护,通过LCD显示电池组的各种状态,并可以通过预留的通信端口读取各节锂电池的历史性能状态。如图1所示,锂电池智能管理系统BMS主要由充电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电压、电流、温度数据采集)、均衡模块、电量计算模块、数据显示模块和存储通信模块组成;整个系统以单片机为主控制器,通过采集电流信息,判断出电池组是在充电、放电还是在闲置状态及是否有过流现象,并对其状态做出相应处理。对各节电池电压进行采集分析后,系统决定是否启动均衡模块对整个电池组进行能量均衡,同时判断是否有过充或过放现象。温度的采集主要用于系统的过温保护。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电流、各节电压、剩余电量及温度信息都会通过液晶显示模块实时显示。
但是,现有的锂电池组管理系统BMS一般利用保护IC芯片,MCU处理器,充电MOS,放电MOS,充电电流检测电路以及负载检测电路形成充放电保持。保护IC芯片时时检测锂电池的电压、电流、温度,如果出现过压,欠压,过流和短路,温度异常则关断相应的回路,如果检测到有充电电流则MCU关断放电MOS,充电流截止后检测到有负载接入打开放电MOS管。通过充电电流检测电路和负载检测电路来实现充电的时候不能放电,电路复杂,须要计算机程序配合才能实现功能,成本高,实用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锂电池保护装置及其充电MOS保护电路,实现了锂电池在充电时不能放电的功能,进而解决了在充电过程中有放电电流会烧充电MOS 管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力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大力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280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