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机氚样品制备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310201.5 | 申请日: | 2018-03-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50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 发明(设计)人: | 郭锋;申慧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1/44 | 分类号: | G01N1/44 |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何凡 |
| 地址: | 030801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石英管 内管 制备 本实用新型 催化氧化区 样品燃烧 样品制备 外接管 管塞 样品气体出口 有效防止气体 燃烧 催化氧化 法兰连接 气体产物 水平布置 一端设置 出气口 燃烧区 制样 左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机氚样品制备管,其包括水平放置的制备管,制备管包括样品燃烧区和第二催化氧化区,样品燃烧区内设置有至少两根水平布置的石英管,石英管包括石英管燃烧区和第一催化氧化区,石英管的一端通过法兰连接有外接管,石英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燃烧区内还设置有长内管,长内管与外接管连接;制备管的左端设置有管塞,管塞的末端设置有样品气体出口。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通过将气体产物进行两次催化氧化,使样品完全反应,同时,通过设置四根石英管对样品同时进行燃烧,缩短样品的反应时间,提高制样质量,长内管的设置可有效防止气体倒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放射性测量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有机氚样品制备管。
背景技术
随着核电产业与涉氚研究的不断发展,环境中氚的排放量也会相应增加,生物和土壤中有机氚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得到关注,所以对有机氚的测量尤为重要。目前在对生物和土壤样品中有机氚测量时普遍采用常规的氧化燃烧法将干样品在样品制备装置中利用高温燃烧,将有机氚转化为氚化水蒸汽,在冷阱中收集样品,将收集到的水样蒸馏除去杂质,通过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水样中氚的浓度。
传统的有机氚样品制备管制样时花费时间较长,单次处理样品量小;有时由于管内部气体倒流,制样结束后在制样管燃烧区进气口处有有机物残留,导致样品中有机物损失,影响样品的制备量,而且管壁也不好清洗,容易造成交叉污染;有时在制样过程中由于样品的催化氧化不完全,获得的水样呈现黄色,影响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样品制备时间短、可充分催化氧化样品的有机氚样品的制备管。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有机氚样品制备管,其包括水平放置的制备管,制备管包括样品燃烧区和第二催化氧化区,样品燃烧区内设置有至少两根水平布置的石英管,石英管包括石英管燃烧区和第一催化氧化区,石英管的一端通过法兰连接有外接管,石英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燃烧区内还设置有长内管,长内管与外接管连接;制备管的左端设置有管塞,管塞的末端设置有与制备管内腔连通的样品气体出口。
进一步地,样品燃烧区的直径大于第二催化氧化区的直径,样品燃烧区与第二催化氧化区之间通过喇叭形管体连接。
进一步地,燃烧区内设置有四根石英管,四根石英管呈正方形均匀分布,长内管设置于制备管的中央、并且长内管延伸入喇叭形管体的大径管口。
进一步地,四根石英管安装于制备管管壁上设置的支撑板上。
进一步地,法兰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制备管的燃烧区内放置石英管,石英管右端作为石英管燃烧区,同时与外接管相连,为管内提供氧气和载气,载气可载带气体样品在制备管内流动;长内管与外接管相连,为第二催化氧化区提供氧气,同时作为辅助载气,防止气体倒流;石英管左端设置的出气口作为燃烧气体产物的出口;燃烧产生的气体产物先经过第一催化氧化区,然后在载气的作用下到达第二氧化区使气体产物进一步得到催化氧化。
燃烧区内设置有四根石英管且呈正方形排布,可短时间内完成样品的氧化燃烧,也可同时处理较多量的样品;喇叭形管体的设计,可促使气体迅速导入第二催化氧化区,使气体充分与催化剂接触,达到充分反应;法兰连接之间设置有垫片,防止气体泄漏;四根石英管通过设置支撑板进行支撑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有机氚样品制备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有机氚样品制备管的侧视图。
其中,1、管塞,2、外接管,3、石英管,4、长内管,5、石英管燃烧区,6、样品燃烧区,7、支撑板,8、第一催化氧化区,9、第二催化氧化区,10、样品气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农业大学,未经山西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102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