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式组合电缆托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09404.2 | 申请日: | 2018-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94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恒星船舶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代理公司: | 大连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42 | 代理人: | 杨威;涂文诗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托架 圆管组件 圆管 电缆 本实用新型 组合电缆 种管 磨损 船舶空间 垂直焊接 电缆路径 敷设电缆 角钢支腿 旁路分支 平行设置 双面焊接 托板两侧 托架侧板 组合托架 传统的 固定的 无棱角 端头 托板 扎带 舾装 拐弯 船舶 铺设 震动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式组合电缆托架,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圆管组件、与圆管组件端头垂直焊接固定的角钢支腿及铺设于圆管组件之间双面焊接的托架托板,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圆管代替传统的托架侧板,电缆在组合托架上旁路分支拐弯时,可以通过扎带固定在圆管上,因圆管表面无棱角,极大降低了磨损的几率,解决了因船舶震动导致电缆造成磨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托架托板两侧均能同时敷设电缆,增加了可支撑的电缆数量,减少了电缆路径数量,进而为其他舾装件的安装节省了宝贵的船舶空间,适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管式组合电缆托架。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组合电缆托架构造即用托架托板和托架侧板拼成梯子形,然后利用四个角钢支腿吊起来,其中托架托板水平平放,托架托板上均布诺干椭圆通孔,用于穿电缆扎带捆扎电缆,托架两侧侧板竖向布置,托板的端头与侧板的其中一个边沿对齐,通过满焊连接。角钢支腿与托架侧板也通过满焊连接。
众所周知,船上因电气设备布置需要,电缆从托架侧板分支出去的情况比较普遍,为避免电缆被侧板边沿磨损,只能将电缆敷设在托架托板和托架侧板齐平的一面,根据船舶设备位置不同,电缆布置走向比较广泛,有悬吊在天棚上的,有侧挂在舱壁上的,也有平铺在地板上表面的,如果选用公知的组合电缆托架,因布置区域的不同,需要选用不同形式的组合电缆托架,比如悬挂在天棚上的电缆需要选用正装式组合电缆托架,即电缆固定在角钢支腿所在的一面,而侧挂在舱壁和平铺在地板上表面的电缆则需要选用反装式组合电缆托架,即电缆与角钢支腿不在同侧。
鉴于组合电缆托架形式多样性,势必要求设计和订货时,组合电缆托架的形式需要准确无误,一旦将错误的组合电缆托架安装到船上,敷设电缆时便会磨损电缆,造成损失;另外,因船舶机器设备的运行,会造成船体存在一定程度的震动,托架托板上的电缆因接触面光滑,磨损较小,而位于托架侧板上的电缆,因电缆与托架侧板棱角接触,磨损会比较大,因此,简化组合电缆托架形式、减小电缆与组合电缆托架的摩擦力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的组合电缆托架形式多样、每种形式适用范围单一,容易造成选型错误,同时减少电缆与组合电缆托架的摩擦力,将电缆被磨损的隐患降低至最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式组合电缆托架,该组合电缆托架不仅解决了公知的组合电缆托架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而且因其托板双面均可捆扎电缆,增大了组合电缆托架可支撑电缆的数量,充分发挥了组合托架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管式组合电缆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圆管组件、与圆管组件端头垂直焊接固定的角钢支腿及铺设于圆管组件之间双面焊接的托架托板,所述托架托板上均匀分布两排通孔,其中通孔间交错分布排列,还包括与通孔及圆管组件相配合用于固定电缆的扎带。
进一步地,还包括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上固定框、下固定框、伺服电机、风扇叶片、滚轮、连接块、立柱和连接螺栓,所述立柱竖直固定于圆管组件两侧,所述上固定框两端通过所述滚轮滚动连接于立柱内侧,所述立柱上设置若干连接孔,所述下固定框两端固定设置连接块,连接螺栓将连接块与连接孔相连接,所述伺服电机固定于所述下固定框中央位置,所述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风扇叶片。
进一步地,所述上固定框设置于所述风扇叶片上方,所述上固定框中心设置顶珠,所述顶珠贴合于所述伺服电机的电机轴的顶端。
进一步地,所述上固定框上设置防尘网。
进一步地,所述托架托板上下表面设有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平行圆管组件为2-4组。
进一步地,所述角钢支腿的数量为4个。
进一步地,所述角钢支腿的末端设有椭圆形孔,用于与螺纹固定件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恒星船舶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恒星船舶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094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