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拟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的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95493.X | 申请日: | 2018-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08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王鸿儒;钟紫蓝;赵密;杜修力;赵旭;黄景琦;韩俊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层 断层破碎 模拟隧道 隧道衬砌 隧道穿越 受力 试验装置 破碎带 交角 埋深 侧向加载装置 竖向加载装置 穿越 本实用新型 弹簧压缩量 布置方式 参考依据 刚性底板 固定箱体 活动箱体 受力状况 隧道结构 纵向约束 调节板 开孔板 模拟区 配重块 约束框 衬砌 隧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模拟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的试验装置,包括活动箱体、固定箱体、破碎带模拟区、刚性底板、纵向约束装置、竖向加载装置、侧向加载装置。该装置可模拟不同埋深条件下,不同断层与隧道交角,不同破碎带宽度,隧道穿越走滑断层的受力状况,探究隧道衬砌的受力机理及破坏模式,为跨断层隧道结构设计提供真实的参考依据。该装置真实的模拟了断层破碎带。通过调节约束框弹簧压缩量和配重块高度,该装置可以模拟在不同埋深条件下,隧道穿越走滑断层,隧道衬砌的受力机理及破坏模式。通过调节衬砌开孔板和调节板的大小、布置方式,可以模拟隧道与断层在不同交角条件下,隧道穿越走滑断层,隧道衬砌的受力机理及破坏模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模型试验装置领域,涉及一种模拟隧道穿越走滑断层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断层作为一种地质构造,其活动主要表现为相对错动。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性质和力学背景,可将断层分为倾滑断层和走滑断层。其中,走滑断层发震时破坏规模大,长度达数十公里至数百公里。构造运动中,大规模的断层往往不是沿一个简单的面发生,而是沿着一个错动带发生,该带称为断层破碎带,其宽度以数十米居多。
我国西南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烈度高,为我国地震最活跃的区域之一。由于地处高山峡谷,基础设施工程中,隧道比重较大。随着我国建设大西南的力度不断加大,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引水隧洞等重大工程建设当中,特别是长大隧道,不可避免的需要穿越多条断裂带。如邓家坪隧道长10km,穿越9条断裂带;雅泸高速的泥巴山隧道长10km,穿越15条断裂带;滇中引水香炉山隧洞长约63km,穿越16条主要断裂带,其中40%为走滑断层。因此,通过模型试验平台,研究断层错动下,真实的反应隧道衬砌结构的响应机理及破坏模式,成为解决隧道抗震设防中的关键问题。
目前,国内已有的跨断层隧道错动模型试验装置中,如刘学增、崔光耀等探究了倾滑断层下隧道衬砌抗错断的受力机理;高波等探究了走滑断层下隧道衬砌抗错断的受力机理。但大部分模型试验装置均适用于浅埋隧道,对于深埋隧道的错动试验装置,还属空白。其次,各试验装置中断层破碎带的模拟,仅在岩性上加以区分,模型箱并没有断层破碎带段的设计,导致试验结果的真实性不能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拟隧道穿越走滑断层的试验装置,该装置能够实现断层破碎带宽度的模拟,并为断层破碎带提供独立的刚性约束。另外,该试验装置可模拟不同埋深条件下,不同断层与隧道交角,不同破碎带宽度,隧道穿越走滑断层的受力状况,探究隧道衬砌的受力机理及破坏模式,为跨断层隧道结构设计提供真实的参考依据。
为实现上述目的,模拟隧道穿越走滑断层的试验装置,其特征为:
模拟隧道穿越走滑断层的试验装置,包括活动箱体、固定箱体、破碎带模拟区、刚性底板、纵向约束装置、竖向加载装置、侧向加载装置。
活动箱体部分由加载侧约束板、侧约束板、横断面约束板、连接横梁及活动底座组成。各约束板及活动底座均由型钢焊接而成;活动箱体由各约束板和活动底座,通过螺栓连接而成。活动底座之下放置圆钢,圆钢置于刚性底板之上,以使箱体横向错动。横断面约束板中的衬砌开孔板和调节板,可设置不同大小,不同的布置方式,可以模拟隧道与断层的不同交角。开孔板、调节板与横断面约束板螺栓连接。
固定箱体部分由侧约束板、横断面约束板、连接横梁及固定底座组成。各约束板及固定底座均由型钢焊接而成,活动箱体由各约束板和固定底座,通过螺栓连接而成。底座与刚性底板焊接,约束箱体运动。横断面约束板中的衬砌开孔板和调节板,可设置不同大小,不同的布置方式,可以模拟隧道与断层的不同交角。开孔板、调节板与横断面约束板螺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954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