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黑水虻处理厨余的循环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90596.7 | 申请日: | 2018-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11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吴孟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社团法人台湾国际学术交流学会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01G9/02;B09B3/00;C05F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李林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幼虫 厨余 培育 黑水虻 循环式装置 成虫 贯通 本实用新型 收集通道 幼虫收集 液肥 出口 繁殖 生长 | ||
1.一种利用黑水虻处理厨余的循环式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
一幼虫室,设有一第一培育空间,所述幼虫室设有分别贯通至所述第一培育空间的一厨余入口、一幼虫收集通道、一液肥收集通道及一幼虫出口;
一成虫室,与所述幼虫室相连接,所述成虫室设有一第二培育空间,所述第二培育空间内设有一预蛹通道,所述预蛹通道位于第二培育空间外的一端贯通至所述第一培育空间,又所述第二培育空间凭借所述幼虫出口与所述第一培育空间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黑水虻处理厨余的循环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幼虫收集通道上设有一第一阀体,以控制所述幼虫收集通道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黑水虻处理厨余的循环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幼虫收集通道位于第一培育空间外的一端连通至一幼虫收集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黑水虻处理厨余的循环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厨余入口盖设有一封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黑水虻处理厨余的循环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肥收集通道上设有一第二阀体,以控制所述液肥收集通道导通,所述液肥收集通道的一端设为一封闭端,所述封闭端上设有至少一排水孔,所述液肥收集通道的另一端连通至一液肥收集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黑水虻处理厨余的循环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蛹通道上设有一第三阀体,以控制所述预蛹通道导通,所述第三阀体是一单向阀的构造,仅能由所述第一培育空间单向进入到所述第二培育空间,而无法由所述第二培育空间返回到所述第一培育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黑水虻处理厨余的循环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幼虫出口盖设有一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复数透孔,并在所述盖板上并排迭置有复数木板,使所述复数木板之间形成有细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黑水虻处理厨余的循环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虫室设有一活动门,以供开启所述第二培育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黑水虻处理厨余的循环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在所述第二培育空间内设有一照明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黑水虻处理厨余的循环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在所述第二培育空间内设有一喷雾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社团法人台湾国际学术交流学会,未经社团法人台湾国际学术交流学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9059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培养皿封口膜扎孔器
- 下一篇:一种小型虫体转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