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脸部识别保险箱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47847.3 | 申请日: | 2018-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34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叶杨;陈杉;汪锦涛;于怀亮;黄凤娇;丹新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E05G1/10 | 分类号: | E05G1/10;G07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杨红梅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处理器 物联网 保险箱 振动传感器 脸部识别 无线通信模块 本实用新型 摄像头 电源模块 电子门锁 箱门 安全报警 安全级别 定位功能 发送信息 移动终端 电源端 数据线 移动 开门 供电 联网 通信 成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脸部识别保险箱,涉及物联网方向,包括箱体箱门和设置在箱门的电子门锁,箱门上有微处理器、电源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摄像头和振动传感器,电源模块连接于微处理器的电源端以供电,振动传感器与摄像头均通过数据线与微处理器相连接,微处理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电子门锁连接振动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脸部识别,还能在开门成功、多次识别错误、移动或者移动撞击的情况下通过物联网向主人发送信息,具有定位功能,保险箱实现联网安全报警,安全级别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方向,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脸部识别保险箱,尤其是与物联网结合并辨别使用者脸部的保险箱。
背景技术
保险箱是一种特殊的容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机械保险箱,通过一个转盘直接带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锁舌来回转动,进而实现开锁和闭锁的目的,但是盗窃者撬动锁舌,使锁舌回缩,就可以打开保险箱,因此保险性能不够强。还有些采用密码防盗,密码需要经常性更换,容易出现密码遗忘、混乱等不足。市场上的指纹保险箱其产品结构精密、安全系数高、性能优越,使用起来极具人性化,彰显高档,无需记住密码,打破密码传统的繁锁模式,只需手指轻轻一按便可开门,越来越受到普通的应用,但是对于手的干湿度要求比较严,无法避免主人不在家保险箱被盗的情况。通常由于报警不及时及报警不可实现等因索,保险柜整体被盗走,无法定位保险柜的位置,也就无法找回保险柜,造成不法分子的得逞。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保险箱密码锁密码遗忘和及时防盗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脸部识别保险箱,该保险箱不仅能够脸部识别,还能在开门成功、多次识别错误、移动或者移动撞击的情况下通过物联网向主人发送信息,具有定位功能,保险箱实现联网安全报警,安全级别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脸部识别保险箱,包括箱体箱门和设置在箱门的电子门锁,箱门上有微处理器、电源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摄像头和振动传感电路,电源模块连接于微处理器的电源端以供电,振动传感电路与摄像头均通过数据线与微处理器相连接,微处理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电子门锁连接振动传感电路。
上述装置中,保险箱还包括与微处理器的信号端口连接的指纹传感器。移动终端上具有移动数据可连接联网系统,移动终端的联网系统与保险箱的无线通信模块建立配对连接。保险箱还包括与微处理器输出端口相连接的语音模块。保险箱还包括与微处理器的信号端口连接的显示屏显示模块。所述移动终端是手机或电脑。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脸部识别保险箱,采集振动信号和视频,进行脸部识别,并且通过移动数据信息判断保险箱的安全状态,并在保险箱被盗的时候及时发出报警信号给移动终端持有者。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保险箱的工作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振动传感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一种物联网与脸部识别的保险箱,如图1所示,包括箱体箱门和设置在箱门的电子门锁,箱门上集成模块,包括有微处理器、电源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指纹感应模块、摄像头、显示屏、语音模块和振动传感电路,电源模块连接于微处理器的电源端以供电,振动传感电路与摄像头均通过数据线与微处理器相连接,微处理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电子门锁连接振动传感电路。有感而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478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