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宽带高增益超材料龙伯透镜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41853.8 | 申请日: | 2018-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83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吴炜霞;罗儒俊;邓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5/00 | 分类号: | H01Q15/00;H01Q1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徐静 |
地址: | 610207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层结构 坐标原点 超材料 透镜 本实用新型 中心圆柱体 超宽带 第一层 高增益 龙伯 去除 镜像对称结构 天线设计 逐渐变大 实心的 中心点 天线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设计领域,特别是应用于天线的一种超宽带高增益超材料龙伯透镜。本实用新型包括基于超材料形成的圆柱体分层结构;所述圆柱体分层结构以坐标原点为中心,沿x轴、y轴和z轴为镜像对称结构;所述圆柱体分层结构从坐标原点开始,沿着x轴或y轴方向半径r逐渐变大,相应沿z轴方向高度h逐渐变小的n层外圈圆柱体,该外圈圆柱体分层结构的中心圆柱体中心点为坐标原点,中心圆柱体为实心的第一层外圈圆柱体,第二层外圈圆柱体是去除第一层外圈圆柱体后的圆柱体,……,第n层外圈圆柱体是去除第n‑1层外圈圆柱体的圆柱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设计领域,特别是应用于天线的一种超宽带高增益超材料龙伯透镜。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天线要求超宽带、高增益、波束可控、可共形等。
人工电磁结构材料是以人工微结构为基础、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可分别设计的人工电磁功能材料。它的出现突破了传统材料对自然界物质属性对电磁特性的局限,给材料结构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一个新的自由度。由于电磁超材料是一种人工周期结构,目前还不能在超宽频频带上实现高增益。
龙伯透镜天线包括馈源和龙伯透镜,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对电磁波进行聚合或分散的器件,具有宽带、高增益等先天优势。迄今为止,龙伯透镜天线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阶段性的成果,但是现有的龙伯透镜天线还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传统方法多采用多层天然材料或者发泡技术等方法构造龙伯透镜,但存在介电常数难以控制、均匀性不易实现等缺点,严重影响了龙伯透镜天线的辐射性能;其次,现有龙伯透镜天线尚不能实现超宽频带上的高增益;第三,传统的龙伯透镜主要为球状或者半球状多层介质球,剖面尺寸偏大不利于后期安装调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超宽带高增益超材料龙伯透镜,本专利采用宽带Vivaldi天线作为馈源,电磁超材料制作透镜可以克服现有龙伯透镜天线的缺点,实现加工制造精度高、超宽带高增益、易安装的龙伯透镜。
基于超材料单元形成的圆柱体分层结构。通过3D打印技术将透镜一次性打印成型,最终通过实验验证天线的性能。实现超宽带(指的是工作频带范围10GHz-30GHz),高增益(指的是透镜增益大于12dBi)以及透镜介电损耗小于0.02。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超宽带高增益超材料龙伯透镜包括利用3D打印技术,基于超材料形成的圆柱体分层结构;圆柱体分层结构沿x轴、y轴和z轴为镜像对称结构;所述圆柱体分层结构为从坐标原点开始,以坐标原点为中心,沿着x轴或y轴方向半径r逐渐变大,相应沿z轴方向高度h逐渐变小的n层外圈圆柱体,该外圈圆柱体分层结构的中心圆柱体中心点为坐标原点,中心圆柱体为实心的第一层外圈圆柱体,第二层外圈圆柱体是去除第一层外圈圆柱体后的圆柱体,……,第n层外圈圆柱体是去除第n-1层外圈圆柱体的圆柱体。
中心圆柱体内以坐标原点为中心,设置沿x轴或y轴半径p逐渐变大,同时沿z轴的高度H逐渐变大的k层内圈圆柱体;第一层内圈圆柱体中心点与中心圆柱体中心点重合;第一层内圈圆柱体是实心圆柱体;第二层内圈圆柱体是去除第一内圈圆柱体后的圆柱体,……,第k层内圈圆柱体是去除第k-1层内圈圆柱体后的圆柱体。
进一步的,所述内圈圆柱体半径p的最大值为外圈圆柱体半径r的最小值;内圈圆柱体高度H的最大值是外圈圆柱体高度h的最大值,内圈圆柱体高度H最小值为x;内圈圆柱体半径p的最小值为x;第n层外圈圆柱体的h高度最小值为x;x为超材料的边长尺寸值。
进一步的,所述n大于等于2*R*中心工作频率/光速;k大于等于2*R*中心工作频率/光速;其中光速/中心工作频率=超材料工作波长;n等于或不等于k。
进一步的,所述r的最大半径值为R,R即为龙伯透镜半径;r最小半径值等于R/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子科技网络信息安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418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