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功率电感器的绕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13101.0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34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锲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64 | 分类号: | H01F41/06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筒 功率电感器 夹紧装置 上定位板 下定位板 固定器 容纳筒 本实用新型 绕线装置 限位柱 旋转台 弹簧 扳杆 下端 圆孔 左端 基座上表面 固定过程 固定气缸 驱动装置 对线 线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功率电感器的绕线装置,包括基座,基座上表面安装有夹紧装置,夹紧装置右侧设有驱动装置;夹紧装置包括左固定筒和右固定筒,左固定筒和右固定筒内均安装有固定器,位于左侧的固定器左端安装有旋转台,且旋转台左端连接有固定气缸,固定器包括容纳筒,容纳筒底部固定安装有上定位板,容纳筒中部安装有下定位板,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上均均匀设有若干个圆孔,对应的圆孔之间均安装有弹簧,弹簧内穿设有扳杆,扳杆上安装有两个限位柱,两个限位柱分别位于上定位板下端和下定位板下端,本实用新型能够对不同形状的功率电感器线筒进行固定,并且还能避免固定过程中对线筒造成的损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功率电感器领域,具体为一种功率电感器的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功率电感器是一个笼统的名词,包括贴片功率电感和插件功率电感。 功率电感一般是指电气工程中用的,能承受大功率的电感器,如大型电机降压起动用的电感器(也叫电抗器)。一般电子线路中的电感是空心线圈,或带有磁芯的线圈,只能通过较小的电流,承受较低的电压;而功率电感也有空心线圈的,也有带磁芯的,主要特点是用粗导线绕制,可承受数十安,数百,数千,甚至于数万安。
功率电感一般用于电源处,能承受较大电流,贴片电感范畴比较大,有贴片小电感,有贴片大电感,有贴片功率电感等等。普通功率电感和大电流电感的区别,大电流电感具备所有SMD功率电感的特点,另外它还有以下特点:
1.耐大电流。大电流电感线圈使用粗痛线和扁平线绕制,可耐大电流,最高可承受80A电流。
2.高稳定性。大电流电感采用全封闭磁屏蔽结构,具有很好的密封性和高稳定性。
3.适用范围广。大电流电感具有超强的耐侯性.可以用于电脑主板,单片机,显卡等这些长时间工作的设备上。
而普通的功率电感只能用做DC-DC模块,滤波电路等,尽管所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但是大电流电感所承担的责任比普通功率电感要大的多。目前许多电脑主板使用大电流电感组列作成的滤波电路,具有超强的稳定性,耐久性的,电感性能的好坏,决定着主板的性能。
但是,现有的功率电感器的绕线装置还存在以下缺陷:现有技术中功率电感器的绕线装置通过夹具对待绕线功率电感器的线筒进行固定,由于功率电感器使用的导线较粗,在绕线时需要较大力来固定,夹具固定力度大容易造成线筒表面的损伤,夹具固定力度小,不能进行绕线操作,存在一定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功率电感器的绕线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对不同形状的功率电感器线筒进行固定,并且还能避免固定过程中对线筒造成的损坏,能有效的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功率电感器的绕线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右侧设有驱动装置;
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左固定筒和右固定筒,所述左固定筒和右固定筒内均活动安装有固定器,位于左侧的所述固定器左端安装有旋转台,且旋转台左端连接有固定气缸,所述固定器包括容纳筒,所述容纳筒内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上定位板,所述容纳筒中部安装有下定位板,所述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上均均匀设有若干个圆孔,对应的所述圆孔之间均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内穿设有扳杆,所述扳杆上安装有两个限位柱,两个所述限位柱分别位于上定位板下端和下定位板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左固定筒内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圈与左侧的固定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右固定筒内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的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内圈与右侧的固定器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锲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锲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131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