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联肢剪力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208102.6 | 申请日: | 2018-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50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廖显东;肖绪文;刘亚男;顾祥林;田伟;曹志伟;马昕煦;张士前;范新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64 | 分类号: | E04B2/6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墙体 剪力墙 洞口 预制 边缘构件 现浇 本实用新型 钢筋混凝土 联肢剪力墙 装配整体式 竖向钢筋 预制墙体 暗柱 抗弯 框撑 断开 预制构件 竖向分布钢筋 复合 延性 承载能力 工厂制作 耗能能力 节约材料 抗裂性能 内部设置 加强筋 配筋量 灌浆 等强 连梁 受力 竖向 套筒 斜向 | ||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联肢剪力墙结构,其包括预制带洞口剪力墙和结合于所述预制带洞口剪力墙的竖向两侧的现浇边缘构件,所述预制带洞口剪力墙包括依次位于洞口两侧的暗柱和中间墙体以及连接两侧的所述暗柱和中间墙体的连梁,所述中间墙体连接于所述现浇边缘构件。本实用新型将预制带洞口剪力墙的竖向钢筋断开,减少竖向钢筋接头和灌浆套筒数量,加强措施是按抗弯等强原则加大预制墙体两侧现浇边缘构件墙体的配筋量,可以弥补竖向分布钢筋断开造成抗弯承载能力的损失,从而节约材料及预制构件工厂制作费用;在预制墙体内部设置斜向加强筋,可以很好的改善剪力墙墙体受力和抗裂性能,增强墙体耗能能力和位移延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联肢剪力墙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目前国内正在兴起“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其墙体钢筋竖向连接多采用“套筒连接”或“约束浆锚连接”方法。该些连接方法均需要进行大量钢筋的连接,不但增加了结构造价,安装过程中由于钢筋定位困难也会对施工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或潜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联肢剪力墙结构,能够避免在剪力墙装配施工中采用大量套筒连接,减轻施工负担和降低建造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撑复合联肢剪力墙结构,其包括预制带洞口剪力墙和结合于所述预制带洞口剪力墙的竖向两侧的现浇边缘构件,所述预制带洞口剪力墙包括依次位于洞口两侧的暗柱和中间墙体以及连接两侧的所述暗柱和中间墙体的连梁,所述中间墙体连接于所述现浇边缘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墙体中设有斜向加强筋,所述斜向加强筋的两端分别延伸出所述中间墙体的竖向两侧并连接于对应侧的所述现浇边缘构件和所述暗柱。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斜向加强筋的下端延伸出所述中间墙体的竖向侧部的下端,所述斜向加强筋的上端延伸出所述中间墙体的竖向侧部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斜向加强筋的下端弯折形成锚入所述所述现浇边缘构件或所述暗柱的水平锚接段,所述斜向加强筋的上端弯折形成穿过所述现浇边缘构件或所述暗柱的顶部的竖直锚接段。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斜向加强筋至少包括沿两个不同方向交叉设置的第一斜向筋和第二斜向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墙体的底部设有灌浆盲孔,所述中间墙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灌浆盲孔相通的座浆层预留缝隙。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暗柱的内部设有至少由第一竖向筋和第一水平箍筋连接形成的第一钢筋结构,且所述第一竖向筋的底部连接有灌浆套筒,所述第一竖向筋的顶板延伸出所述暗柱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墙体的内部设有至少由第二竖向筋和第二水平筋连接形成的第二钢筋结构,且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二水平筋的端部延伸出所述中间墙体的竖向侧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梁的内部设有至少由连梁立筋、连梁纵筋和连梁箍筋连接形成的连梁架,所述连梁纵筋延伸出所述连梁的两侧并连接于两侧的所述暗柱和所述中间墙体。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现浇边缘构件包括至少由第三竖向筋和第三水平箍筋连接形成的第三钢筋结构以及浇筑于所述第三钢筋结构的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三竖向筋的两端延伸出所述混凝土结构。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2081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