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接触式停电线路接地位置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91978.4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65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海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1R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初级线圈 次级线圈 输电线 主控芯片 信号采样电路 直流电压源 非接触式 感应电流 检测系统 接地位置 停电线路 降压 方波 变换成电压信号 初级线圈端口 次级线圈端口 方波发生电路 非接触式检测 本实用新型 波发生电路 警报指示灯 液晶显示屏 闭环电路 电源供给 蜂鸣器 阻抗 开路 接通 判定 电源 传输 驱动 全程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接触式停电线路接地位置检测系统,包括直流电压源、方波发生电路、第一初级线圈、第一次级线圈、第二初级线圈、第二次级线圈、信号采样电路和主控芯片;直流电压源接通后方波发生电路推动第一初级线圈、第一次级线圈进行方波电源降压,降压后的方波电源供给第二初级线圈;第二初级线圈端口与第一次级线圈端口接在输电线上,若输电线没有开路,第二初级线圈形成闭环电路,第二次级线圈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经过信号采样电路变换成电压信号,传输给主控芯片;最后主控芯片判定是否驱动警报指示灯和蜂鸣器,并且在液晶显示屏显示接入输电线的阻抗值,全程采用非接触式检测,操作简单、安全、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接触式停电线路接地位置检测系统,属于电力系统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新建或改造后的输电线路送电之前需通过核相来检查线路是否存在接地、断线以及两侧相位是否一致,但是随着输电线路越来越窄,同塔多回路和长距离交叉跨越架设情况越来越频繁。对一条线路进行核相时,其它线路正在运行的情况下,被试线路的感应电压可能达到上千伏甚至上万伏,对传统的核相仪器而言,易造成仪器损坏,且对试验人员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急需新的测试系统及方法,以确保试验顺利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为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接触式安全确认核相与故障接地位置的停电线路接地位置检测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非接触式停电线路接地位置检测系统,包括依照电路走向依次电性连接方波发生电路、第一初级线圈、第一次级线圈、第二初级线圈、第二次级线圈、信号采样电路和主控芯片;在所述方波发生电路和主控芯片上共接一直流电压源;输电线路接在所述第二初级线圈的端口与第一次级线圈的端口之间;所述主控芯片上外接有报警指示灯、蜂鸣器和液晶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直流电压源、方波发生电路、第一初级线圈、第一次级线圈、第二初级线圈、第二次级线圈、信号采样电路和主控芯片、报警指示灯、蜂鸣器和液晶显示屏集成在封闭壳体内。
优选的,所述第二初级线圈的端口与第一次级线圈的端口上分别连接一挂钩;所述挂钩挂接在所述输电线路上。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通过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非接触式停电线路接地位置检测系统实现了线路停电后输电线两端接地形成回路,第二初级线圈的端口与第一次级线圈的端口接到输电线上,若输电线没有开路,第二初级线圈就会产生感应电流,通过信号采样电路将信号传输给CPU主控芯片的AD端口;通过主控芯片判定线路的故障点位置,解决故障准确率不高的问题,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线路中故障位置;最后再通过警报指示灯和蜂鸣器进行提示,并且在液晶显示屏显示接入输电线的阻抗值。
通过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非接触式停电线路接地位置检测系统使输电线路通过两端检测回路是否导通确定相位;输电线路接地后形成回路,导通后回路中存在感应电流,开路后回路中无感应电流,从而确定核相是否成功,全程采用非接触式检测,操作简单、安全、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非接触式停电线路接地位置检测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其中:1-直流电压源;2-主控芯片;3-报警指示灯;4-蜂鸣器;5-液晶显示屏;6-方波发生电路;7-第一初级线圈,8-第一次级线圈;9-第二初级线圈;10-第二次级线圈,11-信号采样电路;12-第二初级线圈端口,13-第二次级线圈端口;14-封闭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海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海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919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