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波纹管叠合截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76066.X | 申请日: | 201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91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于玲;王腾;包龙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9/00 | 分类号: | E02D29/00;E01D22/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黄英华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波纹管 本实用新型 承压 减小 预制 截面结构 过渡段 叠合 桥路 填土 混凝土保护层 镀锌保护层 混凝土浇筑 地基沉降 加固工程 建设工程 沉降 顶管 箍筋 旧桥 浅层 凸起 纵筋 机械化 开挖 中断 监控 外部 维修 施工 应用 交通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波纹管叠合截面结构,包括钢波纹管,混凝土保护层,加强截面和承压截面;所述钢波纹管的外部为镀锌保护层,钢波纹管设置在由混凝土浇筑成的预制块内;预制块的两端设有加强截面,其中一端的加强截面上设置凹槽,另一端的加强截面上设置凸起;预制块的中部设有承压截面,承压截面上设置纵筋和箍筋。本实用新型可减小桥路过渡段填土附加应力,从而减小桥路过渡段填土自身沉降,减小地基沉降,可应用于其他浅层钢波纹管顶管施工类项目。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旧桥维修加固工程和部分新桥建设工程,本实用新型具有免开挖,不中断交通,工期较短,成本较低,机械化程度高,处置效果良好,便于日常维养监控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波纹管叠合截面结构,属于新桥建设及旧桥加固的建设领域。
背景技术
桥路过渡段差异沉降是世界性的桥梁通病,在新建工程中不能杜绝此项问题,在维修工程中亦不能根治此项问题。由于桥路过渡段填土较高,且不利于大型机械施工压实,引起填土沉降较大;其次,由于雨水河水的冲刷,造成填土流失等,导致搭板脱空折断或枕梁下沉,路面平整度减小和路面坡度变大,进而引起跳车现象。由于桥梁在建设时,桥头处不利于大型机械施工压实,为避免刚度差会在桥路过渡段设置搭板。但由于填土高度较高,随着桥梁的运营,填土自身发生沉降,会引起搭板脱空现象。搭板脱空区原有的弹性支撑丧失,搭板支撑面减小,枕梁分担压力增大,引起枕梁下沉;其次,在搭板脱空区随着脱空区的增大,在荷载作用下会折断搭板。因此,在桥路过渡段就会造成较大高低差,造成跳车现象,从而引发一系列连锁问题。
现有常用处治方法有使用聚苯乙烯(EPS),泡沫混凝土等材料采用换填法填筑路堤、桥面表层覆盖找平法、钻孔注浆法等。其中桥面表层覆盖找平法、钻孔注浆法治标不治本,维修频繁,社会影响较差。聚苯乙烯(EPS),泡沫混凝土换填法需要开挖施工,工期较长,造价较高,影响交通,社会影响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钢波纹管叠合截面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顶管施工的方法,与换填法处治有异曲同工的效果,但又克服了换填法的诸多不利因素。本实用新型采用预制顶管施工,满足承载力要求,工期短,造价低,预制件质量好,低碳环保,免开挖,不中断交通,方便后期维修养护监控,安全风险低,处治效果良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钢波纹管叠合截面结构,包括钢波纹管(1),混凝土保护层(3),加强截面(10)和承压截面(11); 所述的钢波纹管(1)的外部为镀锌保护层(2),钢波纹管(1)设置在由混凝土保护层(3)浇筑成的预制块内;预制块的两端设有加强截面(10),其中一端的加强截面(10)上设置凹槽(12),另一端的加强截面(10)上设置凸起(13);预制块的中部设有承压截面(11),承压截面(11)上设置纵筋(8)和箍筋(9)。
进一步地,所述的预制块包括标准块和刃脚块,刃脚块设置在最前端,标准块设置在刃脚块的后方。
进一步地,所述的刃脚块的一端设置刃角(15),刃角(15)外部根据实际需求外包钢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标准块两端的加强截面(10)内设置配筋(14);所述刃脚块的加强截面(10)和承压截面(11)内均设置配筋(14)。
进一步地,所述的钢波纹管(1)为整体一片式或分片连接为整体,分片连接是通过高强度螺栓(4)和高强度螺母(5)配合连接固定,高强度螺栓(4)的一侧设有凹垫片(7),高强度螺母(5)的一侧设有凸垫片(6)。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钢波纹管(1)的管壁上安装应力、应变、变形传感器,把控施工风险。
进一步地,在所述的钢波纹管(1)的内腔中设置横向、竖向内撑。
进一步地,所述的预制块的侧壁根据施工需求钻取排水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760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山地光伏发电可调节钢管桩支架
- 下一篇:一种地下室建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