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电动车扭力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63999.5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264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沃尔特·约瑟夫·艾格力;陈吉川;周雲峰;丁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龙科自动化机械设备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1/02 | 分类号: | B62K21/02;H02G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众人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6 | 代理人: | 高建华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左侧支撑板 右侧支撑板 线缆凹槽 前轮电机 智能电动车 中间支撑板 扭力支撑 头部设置 豁口 本实用新型 相对应位置 保护功能 拆装方便 电机线缆 接头部位 内侧边缘 竖直段 线缆卡 分列 扭力 线缆 分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电动车扭力支撑结构,包括左侧支撑板、中间支撑板和右侧支撑板,所述左侧支撑板和所述右侧支撑板分列于所述中间支撑板两侧;所述左侧支撑板和所述右侧支撑板均为J型,所述右侧支撑板和所述左侧支撑板内侧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线缆凹槽,且所述线缆凹槽沿所述右侧支撑板和所述左侧支撑板的内侧边缘轮廓设置,所述左侧支撑板的头部设置有豁口,所述豁口与所述线缆凹槽相连通,所述线缆凹槽的竖直段头部设置有线缆卡槽,能够对电机线缆接头部位进行固定。有益效果在于:简单可靠,不仅可分担承受前轮电机扭力、防止前轮电机脱落,还可对前轮电机线缆提供固定和保护功能;结构紧凑,拆装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电动车扭力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车是通过电力驱动行驶的,不仅方便人们短途出行,同时也符合我国规定的节能环保趋势,而且电动车相比较其他交通工具,其价格以及使用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深受人们喜爱。
本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采用前轮驱动的电动车,其前叉将承受更大的扭力,因此容易导致前叉叉口变形、损坏,前轮电机容易脱落等问题,从而引起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智能电动车扭力支撑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前轮驱动的电动车,前叉容易变形、损坏,前轮电机容易脱落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通过在前叉上增加扭力支撑结构,不仅能分担前叉所受的电机扭力,还可防止前轮电机脱落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电动车扭力支撑结构,包括左侧支撑板、中间支撑板和右侧支撑板,所述左侧支撑板和所述右侧支撑板分列于所述中间支撑板两侧;
所述左侧支撑板和所述右侧支撑板均为J型,所述右侧支撑板和所述左侧支撑板内侧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线缆凹槽,且所述线缆凹槽沿所述右侧支撑板和所述左侧支撑板的内侧边缘轮廓设置,所述左侧支撑板的头部设置有豁口,所述豁口与所述线缆凹槽相连通,所述线缆凹槽的竖直段头部设置有线缆卡槽,能够对电机线缆接头部位进行固定;
所述中间支撑板共有两段,其中一段为弧形环,夹在所述左侧支撑板和所述右侧支撑板之间,另一端为竖直朝上的钩头,且所述钩头伸出所述左侧支撑板和所述右侧支撑板的弯钩部位,所述钩头上设置有腰型通孔,所述弧形环上均匀布设有三个连接通孔;
所述右侧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通孔相对应的第一沉头孔,所述左侧支撑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通孔相对应的第二沉头孔,螺栓依次穿过所述右侧支撑板、所述中间支撑板和所述左侧支撑板,并与螺母一同将三个支撑板连为一体;
所述左侧支撑板和所述右侧支撑板上还设置有安装孔,能够将支撑结构固定在电动车前叉上。
采用上述一种智能电动车扭力支撑结构,安装时,先将所述左侧支撑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前叉上,再将电机线缆从所述左侧支撑板的所述豁口处引入所述线缆凹槽,然后再将所述中间支撑板通过所述腰型通孔安装在前轮电机轴上,并用带帽螺母进行并紧,最后将所述右侧支撑板贴在所述中间支撑板外侧,并将带有垫片的圆柱头螺栓从所述第一沉头孔插入,并依次穿过所述连接通孔和所述第二沉头孔,在所述第二沉头孔内放置六角螺母,转动圆柱头螺栓,使其与六角螺母锁紧,从而将所述右侧支撑板、所述中间支撑板和所述左侧支撑板连接在一起,在对圆头螺栓进行锁紧前,将电机线缆沿所述线缆凹槽向上引出,并卡入所述线缆卡槽中,对电机线缆接头进行固定和保护,拼装好后的扭力支撑结构整体成钩状结构,将前轮电机轴固定在前叉的叉口中,防止前轮电机脱落。
作为优选,所述左侧支撑板和所述右侧支撑板均采用轻质合金加工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支撑板为薄片状,采用高强度合金加工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龙科自动化机械设备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龙科自动化机械设备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639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有挡泥板的电动车前叉
- 下一篇:一种带扭力支撑的智能电动车前叉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