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铜拉制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60687.9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87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吕诗伟;蒋林;王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天大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02 | 分类号: | B21C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沈尚林 |
地址: | 239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制 铜材料 模具 夹紧机构 本实用新型 铜材料表面 工作结束 工作效率 夹紧效果 放入 变形 取出 | ||
一种高效铜拉制模具,包括箱体、四个夹紧机构;所述箱体内均匀设有四个所述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截面为圆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该模具可以同时对四根铜材料进行拉制,单位时间内增加了拉制产品数量,提高了工作效率;(2)拉制过程中,针对铜材料的夹紧效果良好,同时避免了铜材料表面变形,同时可以实现对不同粗细的铜材料进行拉制;(3)拉制工作前可以很轻松将铜材料放入该模具,拉制工作结束后可以很方便将铜材料取出,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铜拉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铜拉制模具。
背景技术
拉制铜棒一般情况下材质为硬状态,拉制是在拉制力的作用下,将金属或合金杯料从模孔拉出而发生延伸变形的工艺。由于固定的工具必须起到牢固的夹紧作用,所以,有时会造成夹紧工具对铜材料的过分挤压而导致铜材料变形,导致报废,造成成本的浪费,而且,在拉制工作结束之后,由于挤压过分而导致铜材料不易从夹紧工具中取出,费时费力,现有的一些拉制装置每次都只能实现对一根管材的拉制,降低了拉制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铜拉制模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效铜拉制模具,包括箱体、四个夹紧机构;所述箱体内均匀设有四个所述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截面为圆形;
所述夹紧机构包括进气口、出气口、外壳、充气层、缓冲层、防滑橡胶颗粒;所述外壳、充气层、缓冲层依次由外至内设置,所述进气口贯穿设于所述外壳顶部与所述充气层之间,所述出气口贯穿设于所述外壳侧面与所述充气层之间;其中,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与所述充气层相通。
优选地,每个所述外壳均与所述箱体相邻两边相切。
优选地,每个所述外壳直径均为所述箱体边长的1/2。
优选地,所述外壳、充气层、缓冲层均同轴中心线设置。
优选地,所述缓冲层内表面设有一侧所述防滑橡胶颗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该模具可以同时对四根铜材料进行拉制,单位时间内增加了拉制产品数量,提高了工作效率;(2)拉制过程中,针对铜材料的夹紧效果良好,同时避免了铜材料表面变形,同时可以实现对不同粗细的铜材料进行拉制;(3)拉制工作前可以很轻松将铜材料放入该模具,拉制工作结束后可以很方便将铜材料取出,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夹紧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如附图1所示,一种高效铜拉制模具,包括箱体1、四个夹紧机构2;所述箱体1内均匀设有四个所述夹紧机构2;所述箱体1为正方形。
如附图2所示,所述夹紧机构2截面为圆形;所述夹紧机构2包括进气口21、出气口22、外壳23、充气层24、缓冲层25、防滑橡胶颗粒251;如附图1所示,每个所述外壳23均与所述箱体1相邻两边相切,且每个所述外壳23直径均为所述箱体1边长的1/2。
如附图2所示,所述外壳23、充气层24、缓冲层25依次由外至内同轴中心线设置,其中,所述缓冲层25可以有效地防止铜材料表面变形。所述进气口21贯穿设于所述外壳23顶部与所述充气层24之间,所述出气口22贯穿设于所述外壳23侧面与所述充气层24之间;其中,所述进气口21和所述出气口22均与所述充气层24相通。所述缓冲层25内表面设有一侧所述防滑橡胶颗粒251,所述防滑橡胶颗粒251可以促使铜材料被更好的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天大铜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天大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606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