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机转速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48252.2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20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贾丽仕 | 申请(专利权)人: |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P25/16 | 分类号: | H02P25/16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谭建成 |
地址: | 437100 湖北省咸***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硅 电机转速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 电容 电阻 电位器调节 整流器控制 二极管 核心控制 控制转速 无极调速 转速变化 电动机 导通角 电位器 三极管 稳压管 整流器 开闭 元器件 电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转速控制器,包括整流器、第一电阻至第四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可控硅、二极管、三极管、电位器、稳压管和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控硅为核心控制元器件,通过电位器调节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开闭,进而促使整流器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变化,控制转速精准,实现无极调速,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转速控制器。
背景技术
电机在电路中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现有技术中,对于电机的转速控制大多直接采用电位器控制加载到电机上的电压,然而,这种控制方式对电位器的功耗较高,此外调节的转速也调节不精准,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电机转速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整流器、第一电阻至第四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可控硅、二极管、三极管、电位器、稳压管和电机,整流器输入端的第一端与电机的第一端连接,电机的第二端与交流电源的零线连接,整流器输入端的第二端与交流电源的火线连接,整流器的正极输出端同时与可控硅的正极和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整流器的负极输出端同时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可控硅的控制端、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稳压管的正极连接,可控硅的负极与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二极管的正极、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稳压管的负极连接,二极管的负极同时与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的基极与电位器的滑动端连接,电位器的第一端与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电位器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机转速控制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控硅为核心控制元器件,通过电位器调节控制可控硅的导通角开闭,进而促使整流器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变化,控制转速精准,实现无极调速,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整流器DR、第一电阻R1至第四电阻R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可控硅SCR、二极管D、三极管VT、电位器RP、稳压管DW和电机M,整流器DR输入端的第一端与电机M的第一端连接,电机M的第二端与交流电源AC的零线连接,整流器DR输入端的第二端与交流电源AC的火线连接,整流器DR的正极输出端同时与可控硅SCR的正极和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整流器DR的负极输出端同时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可控硅SCR的控制端、三极管VT的集电极、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稳压管DW的正极连接,可控硅SCR的负极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同时与二极管D的正极、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和稳压管DW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的负极同时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和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三极管VT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VT的基极与电位器RP的滑动端连接,电位器RP的第一端与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电位器RP的第二端与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482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伺服驱动器单电阻采样检测系统
- 下一篇:漂浮式光伏电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