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炭化炉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45064.4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45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巩雪桦;程相文;李亚鹏;孙艳南;严子深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天善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1/04 | 分类号: | C10B1/04;C10B5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路***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炉体 炭室 气管 下料装置 进气 生物质炭化炉 生物质燃气 生物质原料 生物质炭 出气 本实用新型 空气气化剂 连续化生产 空气通过 连续出料 连续填料 炭化 不均匀 冷却室 炭化炉 出炉 炉内 烧穿 排气 体内 燃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质炭化炉,包括炉体、下料装置、集炭室、进气匀气管、出气匀气管;其中:炉体与集炭室通过下料装置连接,生物质原料在炉体中进行燃烧产生生物质炭和生物质燃气,生物质炭通过下料装置进入集炭室,空气通过进气匀气管进入到炉体中,生物质燃气通过出气匀气管排出炉体。空气气化剂在生物质炭化炉炉内分布更均匀,能够更均匀的进行炭化反应,有效的防止由于进气、排气不均匀导致的生物质原料烧穿的现象。集炭室作为冷却室为生物质炭降温,炉体内可继续填料,可实现连续填料、连续成产、连续出料,达到连续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质炭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生物质炭化炉。
背景技术
生物质是指利用大气、水、土地等通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即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通称为生物质,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生物质气化技术是生物质热化学转换的一种技术,即生物质原料在不完全燃烧条件下,其中较高分子量的有机碳氢化合物链发生裂解,变成较低分子量的CO、H2、CH4等可燃性气体。
生物质原料炭化时所用的设备称为炭化炉,是生物质炭化的核心设备,现有生物质炭化炉(以空气为气化剂)存在进气、排气不均匀,息炭时需喷淋冷水降温导致生物质炭的热值降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生物质炭化炉进气、排气不均匀,以及用喷淋的方式对生物质炭进行降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质炭化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物质炭化炉,包括炉体、下料装置、集炭室、进气匀气管、出气匀气管;其中:炉体与集炭室通过下料装置连接,生物质原料在炉体中进行燃烧产生生物质炭和生物质燃气,生物质炭通过下料装置进入集炭室,空气通过进气匀气管进入到炉体中,生物质燃气通过出气匀气管排出炉体;进气匀气管、出气匀气管分别环绕设置在炉体的外侧,且进气匀气管、及出气匀气管分别包括圆环部和位于圆环部内壁的若干第一通气管及位于圆环部外壁的两个第二通气管,第一通气管与第二通气管通过圆环部连通;进气匀气管通过第二通气管进气至圆环部再通过若干第一通气管进入炉体;出气匀气管通过若干第一通气管排气至圆环部再通过第二通气管排出炉体外侧。
更进一步的,第一通气管均布于圆环部的内侧,进气匀气管与出气匀气管中的第一通气管的数量均为4-10个。
更进一步的,炉体包括上部炉体和下部炉体,且上部炉体与下部炉体可拆卸连接。
更进一步的,上部炉体顶部设置有封盖,封盖上设置有入料口和点火孔。
更进一步的,进气匀气管设置在上部炉体的上部,出气匀气管设置在下部炉体的上部。
更进一步的,上部炉体和下部炉体的炉壁内侧均设置有耐火保温层。
更进一步的,集炭室包括上部集炭室和下部集炭室,上部集炭室和下部集炭室通过中部闸板连接,下部集炭室底部设置有下部闸板;当中部闸板打开,上部集炭室内的生物质炭落入下部集炭室中,当下部闸板打开,下部集炭室内的生物质炭排出。
更进一步的,上部集炭室和下部集炭室均包括外壁和内壁,且外壁、内壁之间的空隙内通冷却水,其中,上部集炭室底部设置有上部集炭室冷却水入口、上部设置有上部集炭室冷却水出口;下部集炭室底部设置有下部集炭室冷却水入口、上部设置有下部集炭室冷却水出口。
更进一步的,下料装置包括若干个下料齿辊、齿辊机壳、摆线针轮减速器、若干个第一齿轮,其中,下料齿辊的数量与炉体的内径匹配;任一下料齿辊通过任一第一齿轮固定在齿辊机壳上,摆线针轮减速器设置在齿辊机壳的一端;其中,下料齿辊中通入冷却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天善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河北天善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450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污泥炭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干熄炉炉口水封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