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埋式补偿器端部保温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44131.0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74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敬;朱铁军;赵红燕;代文杰;孙以峰;常庆华;冯永强;王贵阳;朱刚;张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7/12 | 分类号: | F16L27/12;F16L51/00;F16L59/02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郑向群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补偿器 保温层 工作管 密封压盖 外侧设置 玻璃钢 热缩套 外护层 外套筒 松垮 保温防护装置 保护套管 支撑套管 活动端 直埋式 本实用新型 一体式结构 保温作用 隔水作用 连成一体 热胀冷缩 热缩带 挡环 翻边 立环 压盖 焊接 缠绕 制作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直埋式补偿器端部保温防护装置,其中工作管与补偿器的活动端的密封压盖连成一体,补偿器的外套筒的活动端外侧设置有挡环翻边,工作管与玻璃钢外护层之间为保温层,工作管与密封压盖之间的保温层为锥形,锥形的保温层外侧缠绕有PE热缩带,外套筒与玻璃钢外护层之间设置有PE松垮热缩套,PE松垮热缩套的外侧设置有保护套管,玻璃钢外护层外侧设置有支撑套管,保护套管与支撑套管之间焊接有立环板;优点为:通过将工作管与补偿器的密封压盖制作成一体式结构,保证热胀冷缩时二者作为一体与补偿器外套筒之间形成相对运动;松垮热缩套起到加强隔水作用;锥形保温层对补偿器活动端压盖起到保温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补偿器进行处理的领域,具体是一种直埋式补偿器端部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改造难度大的补偿器井池,在后续改造工程中开始逐步取消,而且从设备防腐蚀角度考虑,实际上原来这种湿热的有氧环境空间的存在,反而会加快补偿器等设备的腐蚀。目前一级网使用的补偿器本身均为直埋式补偿器,因此需要将补偿器的活动端进行细部处理,并做整体防腐保温后进行素土回填。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直埋式补偿器端部保温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新的技术方案是:直埋式补偿器端部保温防护装置,包括工作管、补偿器、玻璃钢外护层,所述的工作管与补偿器的活动端的密封压盖连成一体,所述的补偿器的外套筒的活动端外侧设置有挡环翻边,所述的工作管与玻璃钢外护层之间为保温层,工作管与密封压盖之间的保温层为锥形,所述的锥形的保温层外侧缠绕有PE热缩带,所述的外套筒与玻璃钢外护层之间设置有PE松垮热缩套,所述的PE松垮热缩套的外侧设置有保护套管,所述的玻璃钢外护层外侧设置有支撑套管,保护套管与支撑套管之间焊接有立环板。
所述的挡环翻边的高度与外套筒外侧的保温层厚度对应。
所述的PE热缩带、PE松垮热缩套与玻璃钢外护层搭接处用改性沥青胶带过渡。
所述的PE松垮热缩套的伸缩量与补偿器的伸缩量对应。
所述的保护套管与外套筒搭接,搭接处的外套筒上设置有厚胶皮;所述的保护套管与玻璃钢外护层搭接,搭接处的玻璃钢外护层上设置有厚胶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工作管与补偿器的密封压盖制作成一体式结构,保证热胀冷缩时二者作为一体与补偿器外套筒之间形成相对运动,工作管能够全部保温;补偿器外套筒的活动端采用保温挡环翻边,即有利于外套筒保温发泡的密实度,又有利于发泡后不出现裸露保温断面;在补偿器外套筒和工作管之间制作松垮热缩套起到加强隔水作用;工作管与补偿器压盖间制作锥形发泡对补偿器活动端压盖起到保温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工作管,2为补偿器,3为保护套管,4为玻璃钢外护层,5为密封压盖,6为外套筒,7为挡环翻边,8为保温层,9为PE热缩带,10为PE松垮热缩套,11为支撑套管,12为立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直埋式补偿器端部保温防护装置,包括工作管1、补偿器2、玻璃钢外护层4,所述的工作管1与补偿器2的活动端的密封压盖5连成一体,所述的补偿器2的外套筒6的活动端外侧设置有挡环翻边7,所述的工作管1与玻璃钢外护层4之间为保温层8,工作管1与密封压盖5之间的保温层8为锥形,所述的锥形的保温层8外侧缠绕有PE热缩带9,所述的外套筒6与玻璃钢外护层4之间设置有PE松垮热缩套10,所述的PE松垮热缩套10的外侧设置有保护套管3,所述的玻璃钢外护层4外侧设置有支撑套管11,保护套管3与支撑套管11之间焊接有立环板12。
所述的挡环翻边7的高度与外套筒6外侧的保温层8厚度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441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艺废气收集设备及其加强型软接
- 下一篇:一种管材接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