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温耐高压电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14717.2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83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陆明福;耿志军;郭天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裕兴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48 | 分类号: | H05B3/48;H05B3/52;H05B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董旭东 |
地址: | 21221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热管 引出棒 导电 电阻丝 高压电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 同轴设置 取暖器 电加热装置 高压冲击 硅胶密封 连续不断 两端管口 氧化镁粉 轴向设置 热源 管口 内壁 填充 车厢 抽出 伸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加热装置领域内的一种低温耐高压电加热器,包括电热管,电热管内部沿轴向设置有电阻丝,电热管内部的两端均设有导电引出棒,导电引出棒也与电热管同轴设置,所述导电引出棒的一端与电阻丝的对应端固定连接,导电引出棒的另一端向外伸出电热管的对应管口,所述电热管的两端管口均设有硅胶密封,所述电阻丝与电热管内壁之间填充有氧化镁粉,所述电热管内部设有与导电引出棒、电阻丝同时导入的保中管,保中管与电热管同轴设置,保中管可以从电热管内部抽出。本实用新型能够给车厢内取暖器连续不断地提供热源,且能承受高压冲击,更加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加热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温耐高压电加热器。
背景技术
电热管是一种专门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电器元件。现有技术中,有一种电热管,其结构包括金属管外壳,金属管内部沿中心轴向设有电热合金丝,管口处设有与电阻丝相连接的导电棒,电热合金丝与金属管内壁之间设有氧化镁粉,金属管的管口两端用硅胶密封。电热管工作时,导电棒与电源相连接,电阻通电后发热,电热管可以用于加热介质(油、气、水)及金属模具等。
目前,高铁动车从低温环境向高寒环境运行全程中,通过对电加热器的输入功率进行智能控制,实现车厢内的人得到适宜的温度,热源由电加热器提供给取暖器,取暖器将热温散发箱内。现有技术中的电加热器的不足之处在于:电加热器在高铁动车600V电压的工况下应用,要承受3750V的高压冲击,由于电热合金丝与金属管的内壁周围之间的间隙不等,金属管壁一侧容易被击穿或闪烁;要实现1min不击穿、无闪烁的特殊要求是很难达到的,经常会发生供热间断或造成人身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温耐高压电加热器,能够给车厢内取暖器连续不断地提供热源,且能承受高压冲击,更加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低温耐高压电加热器,包括电热管,电热管内部沿轴向设置有电阻丝,电热管内部的两端均设有导电引出棒,导电引出棒也与电热管同轴设置,所述导电引出棒的一端与电阻丝的对应端固定连接,导电引出棒的另一端向外伸出电热管的对应管口,所述电热管的两端管口均设有硅胶密封,所述电阻丝与电热管内壁之间填充有氧化镁粉,所述电热管内部设有与导电引出棒、电阻丝同时导入的保中管,保中管与电热管同轴设置,保中管可以从电热管内部抽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制作电热管时,先将电阻丝导入保中管,再将保中管连同电阻丝一起导入电热管,导入电热管时,保中管为电阻丝提供导向,通过调整保中管使其与电热管同轴,由于电阻丝与保中管也处于同轴位置,可保证电阻丝与电热管也同轴,确保电阻丝外周与电热管内壁周围等距;电热管内填充满氧化镁粉后,将保中管从电热管抽出,氧化镁粉将电阻丝的位置固定,电阻丝外周与电热管内壁的间隙不会改变,始终等距;电阻丝与电热管之间可以填充更多的氧化镁粉,绝缘性能更可靠。本实用新型确保了电热管耐高压冲击时的安全,避免在高压冲击下电热管壁的一侧被击穿或闪烁,防止供热间断,杜绝人身安全隐患。通过对电加热器的输入功率进行调节,对于取暖器散发箱内的温度可智能控制,使得车厢内的人处于舒适的温度。本电加热器能够给车厢内取暖器连续不断地提供热源,且能承受高压冲击,更加安全可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中管包括同轴的小径段和支撑段,支撑段位于小径段的下方,保中管小径段的内径与电阻丝的外径相匹配,保中管支撑段的外径与电热管的内径相匹配。吊装保中管时,电阻丝不会在保中管中滑动,将电阻丝伸入保中管后,电阻丝与电热管内壁的相对位置不会改变,保中管支撑段与电热管相匹配,便于将保中管调整到与电热管同轴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裕兴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裕兴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147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高效光电热交换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发热电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