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烤炉隔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03730.8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09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梁治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荣昇五金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7/06 | 分类号: | A47J37/06;A47J37/07 |
代理公司: | 广州一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69 | 代理人: | 杨昕昕;董云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热外壳 内胆 不锈钢内层 插入槽 隔热结构 隔热陶瓷 燕尾榫 烤炉 相配 底座 筛网 热反射涂料层 本实用新型 燕尾槽连接 表面设置 筛网盖 燕尾槽 烫伤 侧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烤炉隔热结构,包括底座、内胆、隔热外壳和筛网,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内胆相配对的第一插入槽和与隔热外壳相配对的第二插入槽,所述内胆和隔热外壳分别插入第一插入槽和第二插入槽内,所述筛网盖住隔热外壳设置,所述内胆位于底座、隔热外壳和筛网所围成的区域内,所述内胆和隔热外壳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隔热外壳包含有隔热陶瓷外层和不锈钢内层,所述不锈钢内层上设置有燕尾榫,所述隔热陶瓷外层上设置有与燕尾榫相配对的燕尾槽,所述隔热陶瓷外层和不锈钢内层通过燕尾榫和燕尾槽连接,所述不锈钢内层表面设置有热反射涂料层;该烤炉隔热结构即使使用者碰到侧壁也不易被烫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烤炉隔热结构。
背景技术
烧烤炉是一种用于烧烤羊肉串、蔬菜,烤肉等的设备,以碳烤炉最常见。几乎中国每一个城市的烧烤店、烧烤摊都能看到碳烤炉。周末将烧烤炉带上小车到野外,一边聊天,一边畅饮,一边享受烧烤的乐趣,减轻了平时上班的辛苦之余,又为都市生活新增亮点,是一种能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新产品。
现有的烧烤炉的侧壁并不具备良好的隔热效果,一旦使用者碰到烧烤炉的侧壁容易被烫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即使使用者碰到侧壁也不易被烫伤的烤炉隔热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烤炉隔热结构,包括底座、内胆、隔热外壳和筛网,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内胆相配对的第一插入槽和与隔热外壳相配对的第二插入槽,所述内胆和隔热外壳分别插入第一插入槽和第二插入槽内,所述筛网盖住隔热外壳设置,所述内胆位于底座、隔热外壳和筛网所围成的区域内,所述内胆和隔热外壳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隔热外壳包含有隔热陶瓷外层和不锈钢内层,所述不锈钢内层上设置有燕尾榫,所述隔热陶瓷外层上设置有与燕尾榫相配对的燕尾槽,所述隔热陶瓷外层和不锈钢内层通过燕尾榫和燕尾槽连接,所述不锈钢内层表面设置有热反射涂料层。
作为优选,所述内胆上设置有透气孔,通过设置有透气孔,可以使得空气可以更好的进入到内胆内,可以有效的使得内胆内的碳更充分的燃烧。
作为优选,所述隔热外壳与第二插入槽过盈配合,隔热外壳插入到第二插入槽后不会发生抖动的情况,而且连接稳定,隔热外壳不易脱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入槽的槽壁和槽底均贴有隔热膜,通过在第一插入槽的槽壁和槽底均贴有隔热膜,可以有效的减少从内胆传递到底座上的热量。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为中空设置,底座采用了中空的设计,可以有效的降低整体的重量。
作为优选,所述不锈钢内层与燕尾榫为一体式设置,不锈钢内层与燕尾榫构成一个整体,稳定性好。
作为优选,所述筛网与隔热外壳螺栓连接,筛网与隔热外壳连接稳定,在使用时筛网难以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内胆安置在底座、隔热外壳和筛网所围成的区域内,并且内胆和隔热外壳之间形成有间隙,可以有效的防止热量传递到隔热外壳上,再加上隔热外壳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即使使用者碰到隔热外壳也不易被烫伤,此外,内胆上设置有透气孔,通过设置有透气孔,可以使得空气可以更好的进入到内胆内,可以有效的使得内胆内的碳更充分的燃烧。隔热外壳与第二插入槽过盈配合,隔热外壳插入到第二插入槽后不会发生抖动的情况,而且连接稳定,隔热外壳不易脱落。第一插入槽的槽壁和槽底均贴有隔热膜,通过在第一插入槽的槽壁和槽底均贴有隔热膜,可以有效的减少从内胆传递到底座上的热量。底座为中空设置,底座采用了中空的设计,可以有效的降低整体的重量。不锈钢内层与燕尾榫为一体式设置,不锈钢内层与燕尾榫构成一个整体,稳定性好。筛网与隔热外壳螺栓连接,筛网与隔热外壳连接稳定,在使用时筛网难以脱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荣昇五金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荣昇五金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037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