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弹簧折弯刀有效
申请号: | 201820102477.4 | 申请日: | 201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83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清;黎永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子活力弹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35/02 | 分类号: | B21F3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 |
地址: | 5285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 折弯刀 轮体 枢轴 本实用新型 金属线 叉臂 刀柄 刀头 成品弹簧 滚动摩擦 环形凹槽 一端设置 地连接 可转动 外圆周 刮痕 折弯 摩擦 制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弹簧折弯刀,包括刀柄和刀头,所述刀柄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叉臂;所述刀头包括一根枢轴,以及与该枢轴可转动地连接的轮体;所述轮体的外圆周上开设有一个环形凹槽;所述枢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叉臂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簧折弯刀实现了用于制作弹簧的金属线与轮体之间为滚动摩擦,金属线被折弯的过程中受到较小摩擦,不会留下刮痕,提高了成品弹簧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簧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弹簧折弯刀。
背景技术
弹簧制作过程中,弹簧的两端通常需要按一定形状折弯。现有技术中,弹簧折弯刀与弹簧的两端硬接触,从而导致弹簧端头折弯时其表面产生刮痕,影响成品弹簧的质量和品相。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簧折弯刀,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弹簧两端折弯时会产生刮痕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弹簧折弯刀,包括刀柄和刀头,所述刀柄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叉臂;所述刀头包括一根枢轴,以及与该枢轴可转动地连接的轮体;所述轮体的外圆周上开设有一个环形凹槽;所述枢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叉臂连接。
所述的弹簧折弯刀中,所述轮体的中部设有一个第一圆孔;所述枢轴上套有一个轴承;该轴承的外圈套在所述第一圆孔中。
所述的弹簧折弯刀中,所述两个叉臂上对应枢轴处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二圆孔,枢轴的两端与两个第二圆孔过盈配合。
所述的弹簧折弯刀中,所述刀柄与两个叉臂一体成型。
所述的弹簧折弯刀中,所述刀柄的横截面为矩形。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弹簧折弯刀,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弯刀的轮体与枢轴为可转动连接,因此弹簧端头折弯时,用于制作弹簧的金属线与轮体之间为滚动摩擦,金属线被折弯的过程中受到较小摩擦,不会留下刮痕,提高了成品弹簧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簧折弯刀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簧折弯刀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簧折弯刀中,刀头的主视图。
图4为图1中S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簧折弯刀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簧折弯刀,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簧刀。
所述弹簧折弯刀包括刀柄1和刀头2,所述刀柄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叉臂11;换言之,两个叉臂与刀柄的端部围成一个U形。所述刀头包括一根枢轴21,以及与该枢轴可转动地连接的轮体22;所述轮体的外圆周上开设有一个环形凹槽221,即该凹槽在轮体外侧壁上沿整个圆周方向延伸;所述枢轴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叉臂11连接。
具体地,所述轮体的中部设有一个第一圆孔(图3中与轴承的位置相同);所述枢轴上套有一个轴承23;该轴承的外圈套在所述第一圆孔中。通过轴承的作用,实现轮体与枢轴之间可转动地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子活力弹簧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子活力弹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1024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