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向入口气体分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92214.X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03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杨秋良;吴云龙;林亚森;邵继东;杨文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4/00 | 分类号: | B01J4/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刘燕武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气体分布器 气体介质 轴向入口 分布锥 立式圆筒形容器 大型反应器 圆筒形设备 大型立式 加强结构 空间区域 气体分布 中心轴向 分布器 预期的 中间筒 流体 压降 分流 | ||
1.一种轴向入口气体分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部开口的中间筒:所述中间筒的侧壁设有侧壁分布孔,底部采用开孔底板封住;
内侧分布锥组:包括从上到下布置在中间筒内壁上、无上下底面的单个或多个内侧锥壳,每个内侧锥壳的大端设置在中间筒内壁上,最上方的内侧锥壳的大端连接处以上的中间筒侧壁上分布有至少一组侧壁分布孔,上下相邻的两个内侧锥壳之间的中间筒侧壁上也设有至少一组所述侧壁分布孔;
外侧分布锥组:包括从上到下布置在中间筒外壁上、无上下底面的多个外侧锥壳,每个外侧锥壳的小端设置在中间筒外壁上,相邻两个外侧锥壳之间的中间筒侧壁上具有至少一组所述侧壁分布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向入口气体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每组侧壁分布孔包括复数个间隔分布的呈方形或梯形的侧壁小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向入口气体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壁小孔的高度不小于所述的气体分布器连接的轴向入口内径的0.15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向入口气体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孔底板上的开孔面积不小于其正对的最下方的内侧锥壳的小端圆面积的1.2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向入口气体分布器,其特征在于,每个内侧锥壳的半锥角为20°-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向入口气体分布器,其特征在于,定义相邻两外侧锥壳的延长线与预分布终面相交所围成的圆环流道的面积为S终,与所述圆环流道对应的两个相邻外侧锥壳所围成的通道在垂直流体流动方向上的截面积为S外,与所述圆环流道对应的两个相邻内侧锥壳围成的通道在垂直流体流动方向上的截面积为S内,与所述圆环流道对应的中间筒上对应的侧壁分布孔在流体流动方向上的投影面积S孔,则任意相邻两个外侧锥壳所对应的S终、S外、S内和S孔的各比值相等或相近,
所述“相近”定义为以任意一块外侧锥壳作为测试基准,且当满足各组S环、S外、S内和S孔的比值相等时,其余的外侧锥壳的延长线与分布器中心线构成的夹角为理想夹角,则所述其余的外侧锥壳的延长线与分布器中心线构成的实际夹角与理想夹角的偏差在±5°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轴向入口气体分布器,其特征在于,
以两个内侧锥壳的壳壁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作为两内侧锥壳之间的间距,则相邻两内侧锥壳的间距满足:
当内侧锥壳的数量为4个时,从下到上的相邻两内侧锥壳的间距比为3:5:7;
当内侧锥壳的数量为3个时,从下到上的相邻两内侧锥壳的间距比为3:5;
当内侧锥壳的数量为2个时,两内侧锥壳的间距取轴向入口直径的0.1-0.263倍;
从下到上的内侧锥壳的小端内径及中间筒最大内径之比满足:
当内侧锥壳的数量为4个时,其比值为1:2:3:4:5;
当内侧锥壳的数量为3个时,其比值为1:2:3:4;
当内侧锥壳的数量为2个时,其比值为1:2:3;
以两个外侧锥壳的壳壁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作为两外侧锥壳之间的间距,则相邻两外侧锥壳的间距满足:
当外侧锥壳的数量为5个时,从下到上的相邻两外侧锥壳的间距比为3:5:7:9;
当外侧锥壳的数量为4个时,从下到上的相邻两外侧锥壳的间距比为3:5:7;
当外侧锥壳的数量为3个时,从下到上的相邻两外侧锥壳的间距比为3: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向入口气体分布器,其特征在于,外侧锥壳的母线长度满足:除去最上方的外侧锥壳,每个外侧锥壳的母线长度不小于气体分布器所对应的反应设备的直径的1/30和轴向入口直径的1/6中的小值;最上方外侧锥壳的大端不高于其相邻下方的外侧锥壳的大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未经惠生工程(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9221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