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疗手术床立柱顶端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78803.2 | 申请日: | 2018-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48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胡怀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晨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G13/10 | 分类号: | A61G1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端支架 立柱 底座 医疗手术 床立柱 环柱 弧面倒角 连接孔 内壁 技术方案要点 本实用新型 连接牢固性 支撑稳定性 底座连接 高度相等 弧形过渡 技术效果 医疗机械 应力集中 支撑机构 弧形段 连轴孔 床体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疗手术床立柱顶端支架,应用在医疗机械工件领域,解决了现有顶端支架的支撑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医疗手术床立柱顶端支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个立柱,两个立柱之间设置有高度相等的两个连轴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孔,两个所述立柱的底侧与底座连接处具有弧形过渡,且在立柱的弧形段设置有弧面倒角,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环柱,环柱的内壁与连接孔的内壁共面;具有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弧面倒角避免顶端支架应力集中,通过环柱增大了床体与顶端支架接触长面积,即提高了支撑机构与顶端支架的连接牢固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机械领域,特别涉及医疗手术床立柱顶端支架。
背景技术
医疗人员在进行医疗作业时,顶端支架位于手术床底部和支撑机构之间,顶端支架分别与手术床的床体和支撑机构连接。
参考图3,目前,市场上的手术台,它包括支撑机构15、设置在支撑机构15上侧的顶端支架16,以及供伤者平躺的床体14,支撑机构15用于支撑顶端支架16,顶端支架16供床体14转动。
上述顶端支架虽然能实现对床体14的支撑,但由于顶端支架16为T字形,顶端支架16承受来自床体14的压力冲击时,支撑机构15的交汇处由于形状突然变换而容易发生脆性断裂,故顶端支架16的支撑稳固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疗手术床立柱顶端支架,其优点是提高顶端支架的支撑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医疗手术床立柱顶端支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个立柱,两个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高度相等的两个连轴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个连接孔,两个所述立柱的底侧与底座连接处具有弧形过渡,且在立柱的弧形段设置有弧面倒角,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环柱,所述环柱的内壁与连接孔的内壁共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立柱之间的两个连轴孔用于供支撑机构插接,底座通过连接孔与床体连接,伤者躺着床体上,床体连同底座绕立柱上的连轴孔转动,两个立柱与底座通过弧形过渡,弧形过渡与底座抵触时,弧形过渡增大了立柱与底座之间的连接面积,降低了立柱对底座的压强,另外弧形过渡将底座对支柱的压力分解,分解成对立柱的横向挤压力,以及分解成立柱对底座的抵压力,即减少了立柱原先对底座的纵向挤压力,提高了立柱与底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立柱的底端与底座的连接处设置的弧面倒角可防止应力集中;应力集中能使物体产生疲劳裂纹,也能使脆性材料制成的底座发生静载断裂,在应力集中处,容易造成立柱与底座之间的连接处断裂,又或者容易造成立柱与底座之间发生弯曲变形,通过弧面倒角减少了应力集中的情况,从而增加了立柱与底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保证了底座连接支撑机构与床体的安全性,环柱则用于增加了连接孔与支撑机构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避免了支撑机构在连接孔中发生偏折的情况,从而通过环柱与连接孔的配合,使底座与支撑机构连接的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连接孔连通的抵触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抵触孔中穿插螺栓,螺栓的螺纹部的底端抵触连接孔中机体的外壁,通过螺栓抵触连接孔的支撑机构,增强支撑机构与连接孔中螺栓的螺纹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增大连接孔中支撑机构的连接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的两侧设置有侧翼。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底座两侧的侧翼增大了底座与支撑机构之间的抵触面积,从而床体通过立柱对底座施加的纵向压强减小,从而进一步减少底座连接的支撑机构由于承受过大的压强而发生损坏的情,从而减少立柱上端连接的床体发生倾斜的情况,另外床体需要绕立柱上的连轴孔转动,转动过程中,立柱传递给底座的作用力变化大,侧翼使底座与支撑机构之间的贴合便于将立柱受到的作用力分散给支撑机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主固定孔,沿所述主固定孔的轴线中心设置有四个副固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晨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晨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788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