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损坏船体的船舶用船锚收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47561.0 | 申请日: | 2018-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37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谢铭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铭锋 |
主分类号: | B63B21/22 | 分类号: | B63B21/22;B63B2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本体 船锚 锚链 连接杆 船体 防止损坏 收纳装置 固定环 固定通孔 收卷装置 固定架 船舶 焊接 本实用新型 船体表面 内部固定 内部设置 防撞杆 加强筋 主锚 预留 穿过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损坏船体的船舶用船锚收纳装置,包括固定环、防撞杆、船舶本体和连接杆,所述固定环焊接在主锚杆的顶端,且固定环的内部设置有锚链,所述锚链穿过固定通孔,且锚链与锚链收卷装置相连接,所述侧锚与加强筋之间为焊接,所述船舶本体上预留有固定通孔,且船舶本体的内部固定有锚链收卷装置,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船舶本体的外表面,且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有固定架。该防止损坏船体的船舶用船锚收纳装置,船锚在不使用时通过锚链挂在船体上,随着船不断的移动,船锚有时会撞击到船体表面,连接杆和固定架的设置使得船锚与船舶本体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从而可以防止侧锚撞击到船舶本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止损坏船体的船舶用船锚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是一种主要在水中运行的人造交通工具。另外,民用船一般称为船,军用船称为舰,小型船称为艇或舟,其总称为舰船或船艇。内部主要包括容纳空间、支撑结构和排水结构,具有利用外在或自带能源的推进系统。外型一般是利于克服流体阻力的流线型,船舶的材料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更新,早期为木、竹、麻等自然材料,近代多是钢材以及铝、玻璃纤维、亚克力和各种复合材料。锚一般指船锚,是锚泊设备的主要部件。铁制的停船器具,用铁链连在船上,把锚抛在水底,可以使船停稳。古代的锚是一块大石头,或是装满石头的篓筐,后来有木爪石锚,即在石块两旁系上木爪,靠重量和抓力使船停泊。中国南朝已有关于金属锚的记载。中国古代帆船使用四爪铁锚,这种锚性能优良,至今在舢板和小船上仍有使用。船锚在不使用时通过锚链挂在船体上,随着船不断的移动,船锚有时会撞击到船体表面,对船体造成损坏,同时船锚在下沉过程中,锚体的底端会不断的撞击一些水中的石块,这会减少船锚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损坏船体的船舶用船锚收纳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船锚在不使用时通过锚链挂在船体上,随着船不断的移动,船锚有时会撞击到船体表面,对船体造成损坏,同时船锚在下沉过程中,锚体的底端会不断的撞击一些水中的石块,这会减少船锚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损坏船体的船舶用船锚收纳装置,包括固定环、防撞杆、船舶本体和连接杆,所述固定环焊接在主锚杆的顶端,且固定环的内部设置有锚链,所述锚链穿过固定通孔,且锚链与锚链收卷装置相连接,所述主锚杆上固定有固定杆,且主锚杆的底端固定有侧锚,所述侧锚与加强筋之间为焊接,所述防撞杆焊接在主锚杆的底端,所述船舶本体上预留有固定通孔,且船舶本体的内部固定有锚链收卷装置,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在船舶本体的外表面,且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有固定架。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上固定有防滑球,且防滑球焊接在固定杆的两端,同时防滑球的直径大于固定杆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侧锚包括锚臂和锚爪,且锚爪固定在锚臂的末端,同时侧锚共设置有四个。
优选的,所述防撞杆最底端的水平高度小于侧锚最底端的水平高度,且防撞杆最底端的形状结构为球形。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共设置有两个,且连接杆固定在固定通孔的两侧,同时连接杆的长度大于锚臂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形状结构为弧形,且固定架共设置有两个,同时固定架关于固定通孔的中心线呈轴对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防止损坏船体的船舶用船锚收纳装置,在主锚杆的底端固定有防撞杆,在放置船锚时,船锚本体会撞击到水中的一些石块,这会减少船锚的使用寿命,防撞杆最底端的水平高度小于侧锚最底端的水平高度,这样船锚在下降过程中,防撞杆会先接触到这些石块,从而避免了船锚本体的撞击从而延长了船锚的寿命,在船舶本体的外表面固定有连接杆和固定架,同时锚链收卷装置可以为卷扬机之类的设备,船锚在不使用时通过锚链挂在船体上,随着船不断的移动,船锚有时会撞击到船体表面,连接杆和固定架的设置使得船锚与船舶本体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从而可以防止侧锚撞击到船舶本体。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铭锋,未经谢铭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475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