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缓蚀剂缓蚀速率的动态实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45734.5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51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余正齐;孙飞;王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蚀剂 缓蚀 挂片装置 试验水 动态实验系统 本实用新型 除氧装置 无氧条件 除氧 氮气 动态测试 速率测试 无氧环境 筛选 配置 | ||
1.一种缓蚀剂缓蚀速率的动态实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试验水除氧装置和动态挂片装置,其中,所述试验水除氧装置配置为用于对试验水进行除氧,并为所述动态挂片装置提供氮气以使得所述动态挂片装置处于无氧环境,以及为所述动态挂片装置提供除氧后的试验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水除氧装置包括氮气瓶(1)和第一容器(8),其中,所述氮气瓶(1)配置用于为所述第一容器(8)提供氮气以对所述第一容器(8)中装有的试验水(9)进行除氧,以及对所述动态挂片装置提供氮气;
所述第一容器(8)配置用于在试验水(9)经过除氧后提供于所述动态挂片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瓶(1)的氮气出口处设置有减压阀(2),与所述减压阀(2)连接的氮气管线分流出至少两条氮气管线,一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3),另一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4);
其中,设置有第一阀门(3)的氮气管线与所述动态挂片装置连通;
设置有第二阀门(4)的氮气管线与所述第一容器(8)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8)的顶部出口设置有第一密封件(7),所述第一密封件(7)中插入有第一进气管(10)和第一出气管(6);其中,所述第一进气管(10)的一端与设置有第二阀门(4)的氮气管线连接,另一端伸入至所述第一容器(8)内的下部区域;
所述第一出气管(6)的一端连通大气,另一端伸入至所述第一容器(8)内的顶部出口区域处。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8)的下部设置有下部出口,该下部出口与试验水供给管(13)连通,并在下部出口与试验水供给管(13)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止水件(12)以控制所述试验水供给管(13)对所述动态挂片装置的试验水供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水除氧装置包括氮气瓶(1)和第一容器(8),其中,所述氮气瓶(1)配置用于为所述第一容器(8)提供氮气以对所述第一容器(8)中装有的试验水(9)进行除氧,以及对所述动态挂片装置提供氮气;
所述第一容器(8)配置用于在试验水(9)经过除氧后提供于所述动态挂片装置;
其中,所述氮气瓶(1)的氮气出口处设置有减压阀(2),与所述减压阀(2)连接的氮气管线分流出至少两条氮气管线,一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3),另一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4);
其中,设置有第一阀门(3)的氮气管线与所述动态挂片装置连通;
设置有第二阀门(4)的氮气管线与所述第一容器(8)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容器(8)的顶部出口设置有第一密封件(7),所述第一密封件(7)中插入有第一进气管(10)和第一出气管(6);其中,所述第一进气管(10)的一端与设置有第二阀门(4)的氮气管线连接,另一端伸入至所述第一容器(8)内的下部区域;
所述第一出气管(6)的一端连通大气,另一端伸入至所述第一容器(8)内的顶部出口区域处;
其中,所述第一容器(8)的下部设置有下部出口,该下部出口与试验水供给管(13)连通,并在下部出口与试验水供给管(13)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止水件(12)以控制所述试验水供给管(13)对所述动态挂片装置的试验水供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挂片装置包括第二容器(15)和挂片环(18),所述第二容器(15)的顶部出口设置有第二密封件(22),所述第二密封件(22)中插入有第二进气管(16)、进液管(17)和第二出气管(21);
其中,所述第二进气管(16)的一端与设置有第一阀门(3)的氮气管线连通,另一端伸入至所述第二容器(15)内的下部区域;
所述进液管(17)的一端与所述试验水供给管(13)连通,另一端伸入至所述第二容器(15)内的下部区域;
所述第二出气管(21)的一端与大气连通,另一端伸入至所述第二容器(15)内的顶部出口区域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4573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的无人机
- 下一篇:一种颗粒物气味测试用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