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节能二阶段双活塞液压油缸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016150.5 | 申请日: | 2018-0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45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 发明(设计)人: | 徐盼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武油缸(常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F16J7/00 |
| 代理公司: | 常州知融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2 | 代理人: | 王涵江 |
| 地址: | 21316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大活塞杆 前盖 后盖 缸体内腔 油缸 连通 本实用新型 高效节能 液压油缸 内油口 前油口 双活塞 缸体 油口 成型金属 工作效率 挤压成型 节省空间 可滑动地 内腔连通 小活塞杆 中空结构 活塞 传统的 液态铝 回退 内腔 疏松 缩孔 通孔 加压 收缩 穿过 金属 封闭 配合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缸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节能二阶段双活塞液压油缸,包括缸体、前盖、后盖和大活塞杆,缸体的两端分别通过前盖和后盖封闭,前盖设有连通缸体内腔的前油口,后盖设有连通缸体内腔的后油口,大活塞杆的一端穿过前盖设在缸体内腔,大活塞杆为中空结构并且其一端设有与后油口对应的通孔,大活塞杆内腔可滑动地设有小活塞杆,大活塞杆的前端设有与大活塞杆内腔连通的内油口,内油口在大活塞杆回退到底部时与前油口连通。本实用新型效果是通过两个活塞的配合作用,实现对液态铝的二阶段加压,本油缸收缩后节省空间,相较于传统的油缸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挤压成型的金属内部的气孔、缩孔和疏松等缺陷,保证成型金属的组织紧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缸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节能二阶段双活塞液压油缸。
背景技术
油缸是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做直线往复运动(或摆动运动)的液压执行元件。它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用它来实现往复运动时,可免去减速装置,并且没有传动间隙,运动平稳,因此在各种机械的液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油缸输出力和活塞有效面积及其两边的压差成正比。油缸基本上由缸体和端盖、活塞和活塞杆、密封装置、缓冲装置与排气装置组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节能二阶段双活塞液压油缸,该油缸能对液态铝进行二次挤压。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节能二阶段双活塞液压油缸,包括缸体、前盖、后盖和大活塞杆,缸体的两端分别通过前盖和后盖封闭,前盖设有连通缸体内腔的前油口,后盖设有连通缸体内腔的后油口,大活塞杆的一端穿过前盖设在缸体内腔,大活塞杆为中空结构并且其一端设有与后油口对应的通孔,大活塞杆内腔可滑动地设有小活塞杆,大活塞杆的前端设有与大活塞杆内腔连通的内油口,内油口在大活塞杆回退到底部时与前油口连通。
进一步地,大活塞杆的前端设有密封盖,小活塞杆一端穿过密封盖设在大活塞杆内腔。
进一步地,通孔和大活塞杆同轴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大活塞杆和小活塞杆配合作用,实现对液态铝的二阶段加压,本油缸收缩后节省空间,相较于传统的油缸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挤压成型的金属内部的气孔、缩孔和疏松等缺陷,保证成型金属的组织紧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大活塞杆和小活塞杆完全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油口和前油口对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缸体,2-前盖,21-前油口,3-后盖,31-后油口,4-大活塞杆,41-通孔,42-内油口,5-小活塞杆,6-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高效节能二阶段双活塞液压油缸,包括缸体1、前盖2、后盖3和大活塞杆4,缸体1的两端分别通过前盖2和后盖3封闭,前盖2设有连通缸体1内腔的前油口21,后盖3设有连通缸体1内腔的后油口31,大活塞杆4的一端穿过前盖2设在缸体1内腔,大活塞杆4为中空结构并且其一端设有与后油口31对应的通孔41,大活塞杆4内腔可滑动地设有小活塞杆5,大活塞杆4的前端设有与大活塞杆4内腔连通的内油口42,内油口42在大活塞杆4回退到底部时与前油口21连通。大活塞杆4的前端设有密封盖6,小活塞杆5一端穿过密封盖6设在大活塞杆4内腔。通孔41和大活塞杆4同轴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武油缸(常州)有限公司,未经南武油缸(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161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