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型多用途仿生纤维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46101.0 | 申请日: | 201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9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新;石建兵;刘虎易;关乐;何小林;邹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龙杰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13/00 | 分类号: | D01D13/00;D01D5/34;D01D5/096;D01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肖月华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经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多用途 仿生 纤维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保型多用途仿生纤维生产工艺,选取透光聚酯或聚酰胺切片、聚酯切片和色母粒作为生产原料,包括以下步骤:筛料;结晶;所述的聚酰胺切片无需结晶;干燥;色母粒直接加入到干燥装置进行烘干;透光聚酯、聚酯切片和色母粒进行精确计量(聚酯切片无需),然后搅拌均匀再进入螺杆挤压机进行熔融挤压;经过挤压熔融后进入纺丝工段的纺丝箱体;计量后进入纺丝组件,将熔体过滤后通过组件中的导流孔将原料分别导入喷丝板的芯孔和皮孔,纺出丝条;丝条经测吹风冷却凝固成形;上油后的丝束经过甬道进入卷绕工段,最后进入卷绕头进行卷绕成型;检验分级;包装入库。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的优点:生产工艺简单、污染少、生产材料多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仿生纤维生产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环保型多用途仿生纤维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原有的或经人工培植的植物上、人工饲养的动物上直接取得的纺织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重要材料来源。尽管20世纪中叶以来合成纤维产量迅速增长,纺织原料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天然纤维在纺织纤维年总产量中仍约占50%。天然纤维的种类很多,长期大量用于纺织的有棉、麻、毛、丝四种。棉和麻是植物纤维,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毛和丝是动物纤维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石棉存在于地壳的岩层中,称矿物纤维,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也可以供纺织应用。棉纤维的产量最多,用途很广,可供缝制衣服、床单、被褥等生活用品,也可用作帆布和传送带的材料,或制成胎絮供保温和作填充材料。麻纤维大部分用于制造包装用织物和绳索,一部分品质优良的麻纤维可供作衣着。羊毛和蚕丝的产量比棉和麻少得多,但却是极优良的纺织原料。用毛纤维制成呢绒,用丝纤维制成绸缎,缝制作衣着,华丽庄重,深受人们喜爱。在纺织纤维中中,只有毛纤维具有压制成毡的性能。毛纤维也是纤制地毯的最好的原料。
仿生纤维,在形态结构、观感及性能方面类似天然纤维的化学纤维,或模仿天然纤维和人的皮肤的接触感而制造的人造纤维,而相比较于天然纤维,仿生纤维用途更加多样。
发明内容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型多用途仿生纤维生产工艺,其方法简单、配方多样、原料易获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环保型多用途仿生纤维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筛料:透光聚酯、聚酯切片通过各自振动筛,将原料中的杂质筛除后输送至各自的湿料仓;
2)结晶:透光聚酯、聚酯切片在温度160-175℃,干空气压力0.2-0.28MPa,干空气露点-110℃的条件下进行结晶,时间为15-30min;
3)干燥:结晶完成后分别进入到干燥装置,聚酯切片干燥温℃为175℃、干燥时间为不低于7.3小时;
4)色母粒直接加入到干燥装置进行烘干,干燥温度108-112℃,时间为6-10小时,干空气压力为0.2-0.28MPa,干空气露点-110℃;
5)干燥好的透光聚酯、聚酯切片和色母粒经过搅拌机,先分别进行精确计量,然后搅拌均匀再进入螺杆挤压机进行熔融挤压,所述螺杆挤压机有三个区且一到三区温度分别为:280-290、285-295、285-295℃;
6)经过挤压熔融后进入纺丝工段的纺丝箱体,纺丝箱体通过联苯来保温,联苯温度为285-295℃;
7)经过计量泵分别计量后进入纺丝组件,将熔体过滤后通过组件中的导流孔将原料分别导入喷丝板的芯孔和皮孔,纺出丝条;
8)丝条经测吹风冷却凝固成形,测吹风温度:18-24℃、测吹风风速:0.4-0.8m/s,油嘴架离喷丝板距离为:148cm、离侧吹风距离为:20cm,然后合成丝束进入油嘴进行上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龙杰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龙杰特种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461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