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双层动密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43701.1 | 申请日: | 201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5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翁子清;刘平;金霞;金莹;张腾辉;史金光;丁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亚通焊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16 | 分类号: | F16J15/16;F16F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套 双层密封结构 动密封装置 减震功能 内层密封 生产效率 外层密封 动密封 产生不利影响 轴承支撑机构 密封圈磨损 单层密封 调整机构 刚性机构 连续进料 前端设置 抽真空 密封性 前减震 噪音 支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双层动密封装置。现有的动密封采用刚性机构支撑,产生的巨大噪音,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另外,现有的动密封大都采用单层密封结构,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本发明包括主固定圆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固定圆轴套的前端设置前减震轴承支撑机构,主固定圆轴套后端固定有双层密封结构,所述的双层密封结构包括内层密封机构和外层密封机构,所述的内层密封机构和外层密封机构分别能通过调整机构调整其单独的密封性。本发明解决了因密封圈磨损导致的不能连续进料、反复抽真空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金属粉体的冶金设备,具体涉及到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制粉工艺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双层动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等离子旋转电极法是制备高品质金属粉体的方法之一,制备的粉体具有低氧含量、高纯净度、高球形度、少/无空心粉、卫星球结构,可用于粉末冶金近净成形技术中,如飞机涡轮盘、燃气涡轮动力装置的制造,也可用于金属增材制造(3D打印)、激光绿色再制造、表面改性等工艺。
等离子旋转电极法制备金属粉体所使用的原料为棒材,其加工工艺流程一般为,原料加工成棒料→棒料车削加工→棒料安装→炉体抽真空→炉体充气保护→棒料高速旋转→等离子起弧制粉→粉末收集、筛分。在制粉过程中,棒料高速旋转,一般10000r/min以上,带来两个严重的问题,第一,棒料高速旋转,对密封圈的磨损极大,在制备数根棒料后,磨损的间隙变大,炉体内保护气体逸出,空气进入炉体,不但制约了粉体的连续生产,还影响了粉体的品质。第二,经过检验满足制粉精度要求的棒料也存在公差,高速旋转过程,棒料不可避免地会撞击动密封里支撑用的轴承,而现有的动密封前后支撑均采用刚性的轴承支撑机构,这将导致棒料撞击轴承时产生巨大的噪音。
综上所述,现有的动密封采用单轴承内圈支撑棒料,或者采用多轴承围圆支撑棒料,但所采用的支撑轴承均为刚性机构,避免不了棒料末端撞击轴承产生的巨大噪音,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另外,现有的动密封大都采用单层密封结构,该密封圈起到了两重作用:第一,棒料雾化前,炉体抽真空时候的静密封(棒料与密封圈锁紧),第二,棒料旋转雾化时,密封圈与棒料间的动密封(棒料与密封圈摩擦),当密封圈与棒料间的间隙过大时,就起不了静密封与动密封的作用,常常要更换密封圈,反复抽真空,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双层动密封装置,大幅度降低了现有等离子旋转电极制粉工艺中的噪音,解决了因密封圈磨损导致的不能连续进料、反复抽真空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双层动密封装置,包括主固定圆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固定圆轴套4的前端设置前减震轴承支撑机构,主固定圆轴套4后端固定有双层密封结构,所述的双层密封结构包括内层密封机构和外层密封机构,所述的内层密封机构和外层密封机构分别能通过调整机构调整其单独的密封性。
所述的内层密封机构包括密封圈压紧垫块a,V型密封b,螺纹推杆c,齿轮运动副传递装置d,齿轮固定轴承h,密封固定块i以及内密封调整螺栓10组成,所述的V型密封b连接螺纹推杆c,螺纹推杆连接齿轮运动副传递装置d,齿轮运动副传递装置d连接调整螺栓,所述的内密封调整螺栓10能带动螺纹推杆c的前后移动以控制V型密封b的密封性,所述主固定圆轴套的后端设置密封凸台6,所述的密封固定块i、密封固定凸台6和内密封调整螺栓10之间装有密封圈。
所述的外层密封机构包括密封圈压紧垫块e,V型密封圈f、旋紧螺母7,密封推块9,锁死螺母g,所述的旋紧螺母7能带动密封推块9前后移动以控制外层密封圈f的密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亚通焊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亚通焊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437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