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曲面屏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终端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43596.1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5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G06F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面 结构 及其 制造 方法 以及 终端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曲面屏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终端设备,曲面屏结构包括:平面显示部;位于平面显示部一侧的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朝向背面方向弯曲,且第一弯折部延展平铺投影至平面显示部所在平面的投影区域为第一弯折区;位于平面显示部另一侧的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与第一弯折部位于平面显示部相邻侧边,所述第二弯折部朝向背面方向弯曲,且第二弯折部延展平铺投影至平面显示部所在平面的投影区域为第二弯折区;其中,平面显示部、第一弯折区以及与第一弯折区相邻的第二弯折区之间围成拐角缺口。本发明解决了曲面屏结构中的褶皱问题,获得了能够实现相邻侧边均曲面显示的曲面屏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曲面屏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屏技术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手机等终端采用了柔性屏作为显示屏,极大的增强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其中,采用柔性屏技术的曲面屏手机也取得了业界和消费者的认可。
相较于平面屏手机而言,曲面屏手机除了具有提升外观美感的优势外,由于曲面屏更符合人类视网膜弧度,因此还能够使用户在看电影、图片等时会更加的有立体感。此外,曲面屏具有较高的屏占比,有利于增加显示视野。
然而,现有的曲面屏手机的性能仍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曲面屏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终端设备,解决平面显示部的相邻侧边均实现曲面显示遇到的褶皱问题。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曲面屏结构,包括:平面显示部,所述平面显示部具有正面和与所述正面相对的背面;位于所述平面显示部一侧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朝向所述背面方向弯曲,且所述第一弯折部延展平铺投影至所述平面显示部所在平面的投影区域为第一弯折区;位于所述平面显示部另一侧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弯折部分别位于所述平面显示部的相邻侧边,所述第二弯折部朝向所述背面方向弯曲,且所述第二弯折部延展平铺投影至所述平面显示部所在平面的投影区域为第二弯折区;其中,所述平面显示部、第一弯折区以及与所述第一弯折区相邻的第二弯折区之间围成拐角缺口。
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曲面屏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具有正面和与所述正相对的背面的平面柔性屏,所述平面柔性屏包括平面显示部、位于所述平面显示部一侧的第一弯折区、以及位于所述平面显示部另一侧的第二弯折区,所述第二弯折区与第一弯折区位于所述平面显示部的相邻侧边,且所述平面显示部、第一弯折区以及与所述第一弯折区相邻的第二弯折区之间围成拐角缺口区;去除所述拐角缺口区的平面柔性屏,在所述平面显示部、第一弯折区以及相邻第二弯折区之间形成拐角缺口;在形成所述拐角缺口之后,对所述第一弯折区进行弯折处理,形成朝向所述平面显示部背面方向弯曲的第一弯折部,对所述第二弯折区进行弯折处理,形成朝向所述平面显示部背面方向弯曲的第二弯折部。
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上述的曲面屏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结构性能优越的曲面屏结构,曲面屏结构包括用于实现平面显示部相邻侧边曲面显示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其中第一弯折部延展平铺投影至平面显示部所在平面的投影区域为第一弯折区,第二弯折部延展平铺投影至平面显示部所在平面的投影区域为第二弯折区,且平面显示部、第一弯折区以及相邻第二弯折区之间围成拐角缺口。在弯折第一弯折区获得第一弯折部以及弯折第二弯折区获得第二弯折部时,由于拐角缺口的存在,使得第一弯折区与第二弯折区之间不具有柔性屏型材或者柔性屏型材的面积小,相应避免了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之间由于柔性屏型材堆积而导致的拐角褶皱问题。因而,上述技术方案不仅能够实现平面显示部相邻侧边曲面显示,使得曲面屏结构的曲面显示多样化,且还能够避免拐角褶皱问题。
另外,第一弯折部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弯折部的数量为两个,使得曲面屏结构能够实现平面显示部的四条侧边的曲面显示,获得具有四曲面显示的曲面屏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435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音频测试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流量的传输方法及装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