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光性能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24998.7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0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孟建新;叶颖莹;张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燕娴 |
地址: | 5106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磷光 样品盘 可调速转动 性能测试装置 测试装置 激发光源 磷光光谱 收集器 长余辉荧光粉 分析仪器领域 测试效率 间隔分布 磷光寿命 衰减曲线 性能测试 性质研究 样品放置 转动轨迹 组件转动 延迟 三维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磷光性能测试装置,包括样品盘、激发光源、样品磷光收集器和可调速转动组件;样品盘安装在可调速转动组件上,样品放置在样品盘上,样品盘和样品盘上的样品随可调速转动组件转动,激发光源和样品磷光收集器间隔分布设在样品的转动轨迹的正上方。使用本装置通过控制样品盘的转速,不仅可以精确地得到任意延迟时间的磷光光谱,也可以得到精确的磷光衰减曲线,并进而得到磷光寿命和三维磷光光谱。该测试装置简单小巧,操作方便快捷,测试效率高,可以准确地对样品磷光进行多方面的性能测试,特别适用于长余辉荧光粉的性质研究,可以很好的弥补当前市面上磷光测试装置的不足。属于分析仪器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仪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磷光性能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稠环芳烃、染料、农药、医药、生物碱、植物生长激素等许多有机化合物能够发出磷光,所以磷光分析法在生物医学、药物分析、临床检验、农药和植物生长激素的分析以及环境中多环芳香烃的检测等方面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对样品磷光性能及其动力学特征的表征是用磷光分析法对磷光物质进行分析的基础。此外,随着对发光材料的研究不断深入,磷光材料特别是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一类能够吸收外来激发光能量并在激发停止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仍可继续发光的光致发光材料,与普通磷光材料相比,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磷光寿命要长得多。长余辉发光材料目前已广泛应用在弱光显示、夜间应急指示、光电子器件、国防军事等领域,在信息处理,新能源,生命科学和宇宙尖端科技领域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对长余辉发光材料进行磷光光谱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的测试是对长余辉发光材料性能表征和发光机理研究的重要手段。目前,通常用附有磷光附件的荧光光谱仪进行这方面的测试。
目前普遍的磷光分析仪器是在荧光分光光度计中增加一种称为“磷光镜”(如图1所示)的机械切光器附件。磷光镜是一个滚筒式的空心圆筒,在其周围面上有两个以上的等距离的狭缝,当电机带动圆筒旋转的时候,来自激发单色器的激发光交替地照射到试样池,而由试样发射出来的光也交替地到达发射单色器的入口狭缝,但与激发光的相位不同。这样磷光镜就对来自光源的激发光和试样所发射的磷光进行调制,使得激发光照射样品时样品发出的光不会被检测,而检测器检测样品发光时不会有激发光照射样品。由于磷光寿命较长,样品停止激发后仍能持续一段时间,因此这样的方法可以测得样品的磷光强度。但是普通磷光的仪器装置在研究样品磷光性质,特别是研究长余辉样品的超长磷光时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这是由于这种检测方法中对激发光对样品的激发和对样品发光的检测必须是交替进行的,因此不能连续性地激发和检测样品的磷光信号,造成磷光检测的效率很低;特别是在对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磷光测试时,由于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磷光寿命很长,这种低效测试方式带来的问题显得特别突出;此外,这种磷光测试方式所得到的磷光光谱和磷光强度只是一个较长时间段内的平均情况,不能满足对磷光动力学进行深入和详细研究的需要。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普通磷光测试仪器在检测效率和性能方面的不足,实现对磷光样品性能全面和高效的表征,使之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磷光物质特别是长余辉发光材料性能的研究,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试效率高、并能对样品磷光光谱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进行全面测试的磷光性能测试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磷光性能测试装置,包括样品盘、激发光源、样品磷光收集器和可调速转动组件;样品盘安装在可调速转动组件上,样品放置在样品盘上,样品盘和样品盘上的样品随可调速转动组件转动,激发光源和样品磷光收集器间隔分布设在样品的转动轨迹的正上方。
优选地,在样品盘上设有用于放置样品的检测环带,激发光源和样品磷光收集器间隔分布设在检测环带的正上方。采用这种结构后,固定设置的检测环带,统一了每次样品的放置位置,可以将激发光源和样品磷光收集器相应的固定,实现统一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49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