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塑复合压力管全自动倒角封口设备用封口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20918.0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8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夏成文;梁增红;杨振兴;赵满超;刘学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军星管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7/10 | 分类号: | B29C57/10 |
代理公司: | 天津英扬昊睿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27 | 代理人: | 卢平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武***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材 外气囊 电缆线圈 壳体 钢塑复合压力 气囊支撑板 钢塑复合压力管 封口机构 封口设备 钢管层 内外层 树脂 倒角 密封 顶端位置 端口密封 高频电源 管材端口 管材端面 空心结构 冷却接头 螺旋固定 锈蚀 安装口 密封性 外露 气囊 顶出 熔融 挤压 申请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钢塑复合压力管全自动倒角封口设备用封口机构,包括气囊支撑板、外气囊壳体、外气囊嘴等,所述气囊支撑板上螺旋固定有外气囊壳体,所述气囊支撑板和外气囊壳体上均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外气囊壳体外侧包裹有电缆线圈,所述电缆线圈两端靠近顶端位置设置有高频电源接头,所述电缆线圈为空心结构,所述电缆线圈顶端设有冷却接头,本申请采用内外气囊将熔融的管材内外层树脂挤压至管材端口的方式进行管材端面密封,而密封部分和管材内外层树脂熔为一体,不会发生钢管层外露现象。在避免钢塑复合压力管材在放置过程中发生氧化锈蚀问题的同时也避免钢塑复合压力管材在使用时因为钢管层顶出造成端口密封失效的情况,提高了钢塑复合压力管材的密封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塑复合压力管材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塑复合压力管全自动倒角封口设备用封口机构。
背景技术
钢塑复合压力管材是以氩弧对接焊镀锌钢管为中间层,以耐高温、耐高压发热聚丙烯、聚乙烯或聚丁烯等非金属热塑性材料为内外层,通过分步挤出复合而成的集金属管和塑料管优点为一体的管材。钢塑复合压力管材在截取完毕后横截面处会露出内部钢管端面,当钢塑复合压力管材长时间放置时会导致端面的钢管氧化锈蚀,不仅影响美观也影响管材使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封口设备出现了,现今的复合管端面密封技术,主要是注塑封口和对接焊封口。采用注塑封口时,只将管材端部内壁与裸露的钢管隔离,树脂线性膨胀系数大,钢管层很容易将端面封口塑料顶开,导致钢管层裸露,密封失效;输送的介质也很可能通过外壁渗入钢管层进而对其产生腐蚀,留下安全隐患,不仅效率低,能耗也高。而对接焊封口技术,因其熔接层很薄,内壁粘接效果无法检测,虽然在能耗上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但其安全性反而比注塑封口更差。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钢塑复合压力管全自动倒角封口设备用封口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支撑板、外气囊壳体、外气囊嘴、冷却出水导管、内气囊嘴、冷却进水导管、弹簧、气囊压板、弹簧压板、冷却接头、高频电源接头、电缆线圈、冷却成型环,所述气囊支撑板上螺旋固定有外气囊壳体,所述气囊支撑板和外气囊壳体上均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外气囊壳体外侧包裹有电缆线圈,所述电缆线圈两端靠近顶端位置设置有高频电源接头,所述电缆线圈为空心结构,所述电缆线圈顶端设有冷却接头,所述外气囊壳体内侧套装有外气囊,所述外气囊内部套装有内气囊,所述内气囊和外气囊穿过安装口安装在外气囊壳体内,所述安装口处安装有气囊压板,所述外气囊后侧开设有外气囊嘴,所述内气囊后侧设有内气囊嘴,所述外气囊嘴和内气囊嘴均穿过气囊压板和外气囊、内气囊连接;
所述内气囊上侧套装有冷却成型环,所述冷却成型环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冷却进水导管连接,所述出水口和冷却出水导管连接,
所述冷却出水导管和冷却进水导管穿过气囊支撑板和冷却成型环连接,所述冷却出水导管和冷却进水导管上均设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与冷却进水导管为一体结构,所述冷却出水导管和冷却进水导管上分别套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为弹簧座,所述弹簧另一端为弹簧压板,弹簧两端既没有与弹簧座相连,也没有与弹簧压板连接,弹簧两端为自由结构,所述弹簧压板通过螺栓和气囊支撑板连接。
所述冷却成型环为环形结构,所述冷却成型环内部开设有冷却水槽,所述冷却成型环侧面为弧形结构。
所述冷却进水导管为1个,冷却出水导管为2个,三者安装呈等边三角形位置安装,所述冷却进水导位于下侧,冷却出水导管位于上侧。
所述冷却接头分为进水冷却接头和出水冷却接头,所述进水冷却接头和出水冷却接头分别和电缆线圈两端连接。
所述外气囊壳体采用聚烯烃树脂材质。
所述内气囊和外气囊采用硅橡胶材质。
所述电缆线圈为空芯银管线圈。
所述电缆线圈为空芯铜管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军星管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军星管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09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弯曲夹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柔性材料折边覆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