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00819.6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08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孙振泉;刘磊;赵建红;苑会杰;冯君来;李素霞;杨化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6 | 分类号: | E04G2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高芳;李丹 |
地址: | 10007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建筑物 平移 支撑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一种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一种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设置在基础筏板或独立基础的顶部;包括有支撑柱和地下室顶板;所述支撑柱的顶面与地下室顶板的顶面平齐;所述支撑柱中的主筋的顶端低于支撑柱的顶面,并且在主筋的顶端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顶端标高与地下室顶板的顶面标高相相适应。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施工方法在既有建筑迁移就位过程中,行车路径受到障碍无法进行正常迁移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物整体迁移施工中,经常遇到地下室支撑柱如按照规范要求施工,将使支撑柱的主筋接头位于板面以上的距离≧Hn/6且≧Hc且≧500mm位置,其中,Hn为柱净高、Hc为柱宽;这种结构形式将导致既有建筑迁移就位过程中,支撑柱的主筋接头位置必须避开非连接区,行车路径受到障碍无法进行正常迁移施工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要解决传统的施工方法在既有建筑迁移就位过程中,行车路径受到障碍无法进行正常迁移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设置在基础筏板或独立基础的顶部;包括有支撑柱和地下室顶板;所述支撑柱的顶面与地下室顶板的顶面平齐;所述支撑柱中的主筋的顶端低于支撑柱的顶面,并且在主筋的顶端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顶端标高与支撑柱的顶面标高相相适应。
优选的,所述主筋有一组,并且一组主筋沿着支撑柱的边缘间隔布置。
优选的,所述主筋的顶端与支撑柱顶面之间的间距等于套筒高度的1/2。
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有结构梁;所述结构梁连接在相邻两根支撑柱之间;所述地下室顶板搭设在结构梁上。
一种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基础筏板或独立基础施工完成后,进行支撑柱的钢筋绑扎,支撑柱的主筋顶端低于地下室顶板的顶面,并且主筋的顶端与地下室顶板顶面之间的间距长度等于套筒高度的1/2;其中,主筋的顶端根据待连接的套筒的型号加工套丝。
步骤二,进行模板的安装:进行支撑柱的模板、结构梁的模板以及地下室顶板的模板安装加固。
步骤三,加固完成后进行结构梁的钢筋和地下室顶板的钢筋的绑扎。
步骤四,混凝土浇筑前,在主筋的顶端安装套筒,套筒的顶端标高与地下室顶板的顶面标高相相适应,同时用密封材料对套筒进行包裹,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泥浆渗入套筒,影响后续施工。
步骤五,进行支撑柱的混凝土浇筑,同时进行结构梁的混凝土和地下室顶板的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振捣棒振捣密实。
步骤六,待步骤五中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且强度达到1.2MPa时,将套筒上的密封材料剔出,确保套筒无损伤、无水泥浆渗入。
步骤七,沿着设计的路径对建筑物进行迁移。
步骤八,建筑物迁移完成后,采用带套丝的结构柱钢筋与已安装的套筒进行套筒机械连接,然后进行后续主体结构的施工。
优选的,步骤一中的支撑柱的主筋的规格、间距及支撑柱的箍筋的规格、间距按图纸施工,采用绑丝对支撑柱中的主筋和箍筋进行绑扎连接。
优选的,步骤一中的套筒的长度为100mm~120mm。
优选的,步骤二中的模板采用15mm~25mm厚的覆膜多层板, 模板的外侧设置背楞进行加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08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