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00819.6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08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孙振泉;刘磊;赵建红;苑会杰;冯君来;李素霞;杨化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6 | 分类号: | E04G2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高芳;李丹 |
地址: | 10007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建筑物 平移 支撑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设置在基础筏板或独立基础的顶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撑柱(1)和地下室顶板(2);所述支撑柱(1)的顶面与地下室顶板(2)的顶面平齐;所述支撑柱(1)中的主筋(1.1)的顶端低于支撑柱(1)的顶面,并且在主筋(1.1)的顶端套接有套筒(4);所述套筒(4)的顶端标高与支撑柱(1)的顶面标高相适应;
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有结构梁(3);所述结构梁(3)连接在相邻两根支撑柱(1)之间;所述地下室顶板(2)搭设在结构梁(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所述主筋(1.1)有一组,并且一组主筋(1.1)沿着支撑柱(1)的边缘间隔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所述主筋(1.1)的顶端与支撑柱(1)顶面之间的间距等于套筒(4)高度的1/2。
4.一种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基础筏板或独立基础施工完成后,进行支撑柱(1)的钢筋绑扎,支撑柱(1)的主筋(1.1)顶端低于地下室顶板(2)的顶面,并且主筋(1.1)的顶端与地下室顶板(2)顶面之间的间距长度等于套筒(4)高度的1/2;其中,主筋(1.1)的顶端根据待连接的套筒(4)的型号加工套丝;
步骤二,进行模板的安装:进行支撑柱(1)的模板、结构梁(3)的模板以及地下室顶板(2)的模板安装加固;
步骤三,加固完成后进行结构梁(3)的钢筋和地下室顶板(2)的钢筋的绑扎;
步骤四,混凝土浇筑前,在主筋(1.1)的顶端安装套筒(4),套筒(4)的顶端标高与地下室顶板(2)的顶面标高相适应,同时用密封材料对套筒(4)进行包裹,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泥浆渗入套筒(4),影响后续施工;
步骤五,进行支撑柱(1)的混凝土浇筑,同时进行结构梁(3)的混凝土和地下室顶板(2)的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振捣棒振捣密实;
步骤六,待步骤五中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且强度达到1.2MPa时,将套筒(4)上的密封材料剔出,确保套筒(4)无损伤、无水泥浆渗入;
步骤七,沿着设计的路径对建筑物进行迁移;
步骤八,建筑物迁移完成后,采用带套丝的结构柱钢筋(6)与已安装的套筒(4)进行套筒机械连接,然后进行后续主体结构的施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的支撑柱(1)的主筋(1.1)的规格、间距及支撑柱(1)的箍筋(1.2)的规格、间距按图纸施工,采用绑丝对支撑柱(1)中的主筋(1.1)和箍筋(1.2)进行绑扎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的套筒(4)的长度为100mm~120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的模板采用15mm~25mm厚的覆膜多层板,模板的外侧设置背楞进行加固。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套筒(4)的顶端标高与支撑柱(1)的顶面标高相同或套筒(4)的顶端标高比地下室顶板(2)的顶面标高低1mm~2mm。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建筑物平移的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对支撑柱(1)的顶部、安装套筒(4)的位置进行保护,防止过振或漏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081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