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穿越半充填性溶洞的明洞加隧底桩筏板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97927.2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8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舒东利;周林峰;余大龙;王磊;朱麟晨;王佳;康芮;宋洋;廖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10;E21F16/02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林秋雅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筏板 明洞 桩基 溶洞 充填性 穿越 混凝土 施工 止浆板 挡墙 底桩 钢筋 密实 桩基顶部 回填土 排水孔 回填 浇筑 隧道 | ||
1.一种穿越半充填性溶洞的明洞加隧底桩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穿越下部充填性溶洞(12)的桩基(13)、止浆板(14)和筏板(15),以及用于穿越上部空溶洞(11)的明洞(18)和护拱(19),所述明洞(18)和护拱(19)位于所述筏板(15)之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越半充填性溶洞的明洞加隧底桩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13)穿越下部充填性溶洞(12)时嵌入底部基岩深度大于或等于2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越半充填性溶洞的明洞加隧底桩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浆板(14)为混凝土结构,且所述止浆板(14)的厚度大于或等于5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越半充填性溶洞的明洞加隧底桩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筏板(15)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大于或等于2.5m,且所述桩基(13)和筏板(15)之间接茬有钢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越半充填性溶洞的明洞加隧底桩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筏板(15)两侧还分别设有左侧挡墙(16a)和右侧挡墙(16b)。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穿越半充填性溶洞的明洞加隧底桩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拱(19)的顶部和两侧回填有回填土石(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穿越半充填性溶洞的明洞加隧底桩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填土石(22)内预留有排水孔。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穿越半充填性溶洞的明洞加隧底桩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基(13)为钻孔灌注桩。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穿越半充填性溶洞的明洞加隧底桩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拱(19)底部设有左侧护拱扩大基础(20a)和右侧护拱扩大基础(20b),扩大基础置于所述筏板(15)之上。
10.一种穿越半充填性溶洞的明洞加隧底桩筏板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明洞(18)及桩基(13)范围,并施工左侧挡墙(16a)和右侧挡墙(16b);
步骤二:施工用于穿越下部充填性溶洞(12)的桩基(13),其中所述桩基(13)嵌入底部基岩深度大于或等于2m,根据隧道跨度及溶洞范围,所述桩基(13)横向及纵向间隔布置;
步骤三:在所述桩基(13)的顶部施作混凝土止浆板(14),其中所述止浆板(14)的厚度大于或等于50cm;
步骤四:施工筏板(15)的钢筋,且筏板(15)与所述桩基(13)接茬钢筋,并置于所述桩基(13)顶部,最后浇筑所述筏板(15)的混凝土;
步骤五:在所述筏板(15)上施作左侧护拱扩大基础(20a)和右侧护拱扩大基础(20b),再施作护拱(19),所述护拱(19)置于扩大基础之上;
步骤六:在护拱(19)施作完成后施作明洞(18),并每隔10m预留一道变形缝(28);
步骤七:在所述护拱(19)及明洞(18)达到结构设计强度后,在护拱(19)的两侧和顶部回填土石并夯填密实,在扩大基础的两侧回填混凝土;
步骤八:在隧道左侧回填土石(22)与左侧侧沟之间施工左侧排水孔(23),在右侧回填土石(22)与平导洞(25)之间施作右侧排水孔(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792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