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0”泄露型冷却器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97655.6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98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曲斌;于涛;段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9/02;F28F9/22;F28F9/24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6085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泄露 冷却器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0”泄露型冷却器及其工作方法,包括下法兰、方形筒体、介质进管、介质分管、连接管、角钢圈、壁板冷却装置、介质出管、上法兰、中间隔板冷却装置和分料帽。方形筒体连接着上法兰和下法兰,中间隔板冷却装置为N块沿方形筒体长边均匀布置并贯穿之与其壁板的外侧焊接,将其分隔成N+1个独立的腔体,壁板冷却装置为若干个,分别焊接在方形筒体的外侧面壁板上,构成N+1个独立的腔体冷却器。输送介质从方形筒体的内壁自上向下流过,所有的壁板冷却装置和中间隔板冷却装置的焊缝均在方形筒体的外壁,故,输送介质和冷却介质不会因焊缝开裂而发生混窜,实现“0”泄露不混料、不起反应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技术领域的一种换热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0”泄露型冷却器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化工行业中使用的换热设备,由于固体物料的流动特性较差,严重影响着其换热过程的有效性。另外,由于输送介质——化工产品的特殊性,易燃易爆炸、有毒有害等等都对换热设备提出新的要求。目前,常规的换热设备制造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焊接方式完成的,使用的冷却介质大多是工业水,冷却介质与输送介质之间的焊缝因制作质量或长久使用后一旦产生开裂,将导致一侧介质泄露到另一侧去的问题,若两侧介质发生反应,将会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工程实践中,因换热设备焊缝质量问题导致冷却介质泄露,与输送介质发生反应,引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案例时有发生。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0”泄露型冷却器及其工作方法,可使所输送的介质不会因焊缝开裂与冷却介质发生混窜现象,避免介质之间发生反应可能性,消除了安全隐患,具有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0”泄露型冷却器,包括下法兰、方形筒体、介质进管、介质分管、连接管、角钢圈、壁板冷却装置、介质出管、上法兰、中间隔板冷却装置和分料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筒体连接着上法兰和下法兰构成主体结构,中间隔板冷却装置为N块,沿方形筒体长边均匀布置并贯穿方形筒体与其壁板的外侧焊接在一起,将方形筒体分隔成N+1个独立的腔体;所述壁板冷却装置为若干个,分别焊接在N+1个独立的腔体之方形筒体的外侧面壁板上,构成N+1个独立的腔体冷却器;所述介质进管设置在方形筒体长边的下部,介质出管设置在与介质进管对应的斜上方的方形筒体长边的另一面的上部;所述独立的腔体冷却器的所有壁板冷却装置和中间隔板冷却装置均采用连接管逆时针串联连接后通过介质分管与介质进管连接,最后一个壁板冷却装置顶部出水均汇合至介质出管,N+1个独立的腔体冷却器为并联运行;所述分料帽设置在中间隔板冷却装置上;所述角钢圈为若干个,套装在N+1个独立的墙体冷却器上。
所述介质进管和介质出管均由法兰、无缝钢管、堵板和槽钢组成,其中槽钢扣装焊接在方形筒体壁板外侧上,堵板封住槽钢的两端,法兰连接无缝钢管,无缝钢管与槽钢一端的堵板连通,各个介质分管分别与槽钢连通。
所述分料帽由钢板弯曲制成,夹角为15~30°,弯曲处圆滑过渡。
所述壁板冷却装置为由一块盖板和4块侧板构成的凹型结构,扣装焊接在方形筒体的壁板的外侧上构成,内部设有折流板。
所述中间隔板冷却装置为由两块隔板、两块侧板、两块端板(一)和两块端板构成的长方形腔体结构,其中端板(一)和端板之间的距离为20~30mm,中间隔板冷却装置内部设有折流板。
所述中间隔板冷却装置之隔板的宽度比方形筒体短边的宽度大200~300mm。
进一步,所述壁板冷却装置和中间隔板冷却装置的上部均设置放散管,下部均设置放空管。
进一步,所述方形筒体的上部长边壁板上设有若干测温管。
一种“0”泄露型冷却器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76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