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用型自反力平衡荷载箱智能化标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90933.5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36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廖旭涛;李天宝;曹丹平;万富;曹光暄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建设工程测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兴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8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23005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用型 平衡 荷载 智能化 标定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用型自反力平衡荷载箱智能化标定系统,包括通用型载荷箱反力装置和对通用型载荷箱反力装置进行控制的智能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嵌入式ARM系统单元、多通道AD采集单元、智能液压系统单元、多串口网络通信单元和主控终端,其中:所述嵌入式ARM系统单元分别与多通道AD采集单元、智能液压系统单元和多串口网络通信单元连接;多通道AD采集单元与标准压力传感器通信相连,智能液压系统单元包括电磁液压阀单元和伺服电机驱动单元,且电磁液压阀单元内部结构被定义有换向阀、加压阀及卸压阀;主控终端通过所述多串口网络通信单元,分别与嵌入式ARM系统单元、多通道AD采集单元、智能液压系统单元建立连接通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反力荷载箱加载智能化标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用型自反力平衡荷载箱智能化标定系统。
背景技术
荷载箱是建筑行业桩基承载能力自平衡法试验用的一种专用加载装置,是一组(一个或多个)千斤顶(压力单元)的结构总成。随着荷载箱的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基桩承载力检测项目中荷载箱得到广泛应用,逐步代替了原来工地使用的堆载检测。根据自反力技术测桩的特点,现有桩基检测都是较大吨位的荷载箱,而较大吨位的荷载箱在标定过程中推力高达千吨,目前很少有几家计量单位具备这样负荷的标定装置,而且一套标定系统大部分满足一定量程的荷载箱,无法做到通用型(标定台量程与荷载箱使用量程接近),使得标定台的数量增多,占用面积增大,标定台使用率低下,无一不增加荷载箱在投入使用过程中的成本。
据此,目前急需一种使用方便、占地面积小的通用型自反力平衡荷载箱智能化标定系统,改变了目前荷载箱标定系统大吨位加载困难、使用率低下、标定成本高的局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占地面积小的通用型自反力平衡荷载箱智能化标定系统,改变了目前荷载箱标定系统大吨位加载困难、使用率低下、标定成本高的局面。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通用型自反力平衡荷载箱智能化标定系统,包括通用型载荷箱反力装置和对通用型载荷箱反力装置进行控制的智能自动化控制系统;
所述通用型载荷箱反力装置包括标准压力传感器、可升降长臂千斤顶、承压板、定型滑轨、滑轨法兰装置和上下对称的标定反力架;其中所述标定反力架中间从上往下依次放置标准压力传感器、承压板和荷载箱;所述承压板四周固定有滑轨法兰装置,所述滑轨法兰装置的滑动端卡入定型滑轨中,滑轨法兰装置的顶部连接可升降长臂千斤顶的伸缩端;所述可升降长臂千斤顶的整体竖直安装于标定反力架的梁上;所述滑轨法兰装置的滑动端在安装于标定反力架上的定型滑轨中的滑动方向与可升降长臂千斤顶的伸缩端的伸缩方向一致;
所述智能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嵌入式ARM系统单元、多通道AD采集单元、智能液压系统单元、多串口网络通信单元和主控终端,其中:所述嵌入式ARM系统单元分别与所述多通道AD采集单元、智能液压系统单元和多串口网络通信单元连接;所述多通道AD采集单元与标准压力传感器通信相连,所述智能液压系统单元包括电磁液压阀单元和伺服电机驱动单元,且所述电磁液压阀单元内部结构被定义有换向阀、加压阀及卸压阀,根据实际现场操作实现各个阀门的动作,来实现油路系统的进、回油方向;所述主控终端通过所述多串口网络通信单元,分别与所述嵌入式ARM系统单元、多通道AD采集单元、智能液压系统单元建立连接通信,实时监测各个单元的运行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还包括中心定位孔,所述中心定位孔设置于承压板顶部中心位置,所述标准压力传感器放入中心定位孔中,所述标准压力传感器根据标定需求,选择与荷载箱相匹配的满量程范围。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之一,还包括手自动模式切换单元;所述手自动模式切换单元连接于嵌入式ARM系统单元与智能液压系统单元之间,所述手自动模式切换单元通过手动模式和自动模式之间的切换,控制所述智能液压系统单元的工作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建设工程测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省建设工程测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09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