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池防自燃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88240.2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2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束院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束院生 |
主分类号: | B60K1/00 | 分类号: | B60K1/00;H01M10/613;H01M10/625;A62C3/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滑腔 上端 滑塞杆 滑塞 底座 防自燃装置 环形防护板 新能源汽车 密封滑动连接 汽车蓄电池 行车安全性 发明构思 上端固定 侧壁沿 储气囊 连通处 密封塞 内顶部 蒸发液 自燃 熄灭 燃烧 贯穿 外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池防自燃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端的蓄电池,所述底座的上端围设有环形防护板,所述环形防护板的侧壁沿其周向等间距设有多个滑腔,每个所述滑腔内均密封滑动连接有滑塞,所述滑塞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滑塞杆,所述滑塞杆的上端贯穿滑腔的内顶部,且滑塞杆与滑腔的连通处安装有密封塞,所述滑塞的上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蒸发液,所述滑腔的内底部设有储气囊。本发明构思新颖,在汽车蓄电池发生自燃时,能够及时将蓄电池与外部隔绝,使燃烧的蓄电池快速熄灭,提高行车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池防自燃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不断加重,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加,新能源汽车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汽车产业的巨大冲击,推动世界各国加快交通能源战略转型,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关技术中,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技术日趋成熟,然而与之匹配的电池散热技术却没有到达同步改善,蓄电池长时间工作导致蓄电池发热严重,严重时则会引发火灾,一旦蓄电池发生自燃,后果不堪设想,极其危险,目前还没有一种措施来杜绝新能源汽车蓄电池的燃烧,通过灭火器很难着扑灭着火的蓄电池,对新能源汽车的车身损伤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池防自燃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蓄电池防自燃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端的蓄电池,所述底座的上端围设有环形防护板,所述环形防护板的侧壁沿其周向等间距设有多个滑腔,每个所述滑腔内均密封滑动连接有滑塞,所述滑塞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滑塞杆,所述滑塞杆的上端贯穿滑腔的内顶部,且滑塞杆与滑腔的连通处安装有密封塞,所述滑塞的上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蒸发液,所述滑腔的内底部设有储气囊,所述储气囊内设有二氧化碳气体,所述环形防护板的内壁与储气囊连通,且连通处安装有仅允许气体从储气囊进入环形防护板内的单向压力阀,多个所述滑塞杆的上端共同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下端设有环形板,所述环形防护板的上端开设有与环形板位置相对应的环形槽。
优选地,所述环形防护板的侧壁开设有与滑腔连通的排气孔。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下端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相对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采用记忆金属制成,当所述散热翅片受热达到其变态温度时,散热翅片由弧形变成水平状,两个散热翅片完全将散热孔密封住。
优选地,所述盖板中设有储料腔,所述储料腔内填充有超细干粉,所述盖板的下端开设有与储料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相对的内壁均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盖板的下端位于储料腔的两侧均设有装置槽,所述滑槽内设有圆筒,所述圆筒贯穿滑槽的内壁并延伸至装置槽内,且圆筒与滑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圆筒位于装置槽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圆筒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远离圆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挡板的侧壁上,所述环形防护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齿轮相配合的齿条,当所述齿条上移到极限端时,所述齿轮带动圆筒转动,并使螺纹杆推动挡板移动至极限端,且两个挡板将开口完全密封。
优选地,所述储料腔呈锥形设置。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凹槽内的蒸发液受热快速蒸发成气体,进而推动滑塞向下移动,滑塞向下移动使盖板将环形防护板的上端盖住,通过环形槽与环形板的配合使用,使密封更好,当记忆金属制成的散热翅片达到其变态温度时,散热翅片由弧形变成水平状,两个散热翅片完全将散热孔密封住,此时底座、环形防护板和盖板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杜绝氧气的进入,进而终止燃烧;
2、通过滑塞在向下移到极限端时,滑塞将储气囊内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单向压力阀压进密封空间内,阻止燃烧进行,进而防止蓄电池发生燃烧将整车烧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束院生,未经束院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82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纯电动汽车免充电前后4轮自动发电装置
- 下一篇:电池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