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氨脲素复合肥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87400.1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5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勇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200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基 聚氨脲 复合肥 聚糖 硫铵 氢铵 尿素 复合肥料 肥料 制备技术领域 肥料增效剂 质量百分比 肥效 肥料生产 微量元素 微碳 增效 铵氮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氨脲素复合肥,涉及肥料制备技术领域。所述的复合肥料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原料:尿素38‑42%、硫铵55‑60%、氢铵2‑5%、微量元素0.03‑0.08%、微碳超敏素0.3‑0.8%、氨基核聚糖0.5‑1.5%。在此肥料生产工艺中,以硫铵、氢铵和尿素为主要原料,添加氨基核聚糖肥料增效剂生产的增效脲铵氮,能有效的提高肥料的肥效,且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氨脲素复合肥,具体为肥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土壤是农业的基础,肥料是作物的“粮食”。化肥是当前粮食作物生产增长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物质支撑。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极少,且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全国化肥试验网的测试结果:合理的氮、磷、钾配合,可使水稻增产 40.8%,玉米增产 46.1%,小麦增产 56.6%,棉 花增产 48.6%,油菜籽增产 64.4%,大豆增产 17.9%。因此,发展高浓度复合肥势在必行。目前,复合肥的发展具有三大优势 :第一是多品种专用化,不同作物有不同的专用 肥。第二是多功能药用化,将农药和化肥结合到一起,可起到多重效果的作用。第三是高浓 度长效化,这种类型肥料的应用,减少了施肥用量,可提高肥料利用率,省工,省力,省时,提质增效。复合肥生产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之一,其产品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对发展农 业,提高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农作物生产多施用单质肥料,施肥中氮、磷、钾比例不平衡,土地板 结,地力下降,施肥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同时,化肥利用率远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这既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资源, 又造成了不应有的环境污染。
现有公知的复合肥配料及生产工艺所制得的颗粒复合肥不适合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肥效利用率差,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复合肥料进行重新配比制备一种适合农作物生长的肥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氨脲素复合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聚氨脲素复合肥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原料:尿素38-42%、硫铵55-60%、氢铵2-5%、微量元素0.03-0.08%、微碳超敏素0.3-0.8%、氨基核聚糖0.5-1.5%。
所述的聚氨脲素复合肥料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原料:尿素40%、硫铵56%、氢铵2.5%、微量元素0.05%、微碳超敏素0.5%、氨基核聚糖0.95%。
一种聚氨脲素复合肥的制备方法为:首先按照聚氨脲素复合肥料的质量百分比原料配料,将尿素制成尿素融液,将尿素融液、硫铵、氢铵置于一级混合槽中混合均匀;
步骤二、将一级混合槽中的物料转入至二级混合槽内,加入氨基核聚糖、微碳超敏素、微量元素在温度为 150~ 165℃条件下制浆;
步骤三、将步骤二经过混合的浆液经喷头组喷入造粒塔内,在空气中冷却固化成粒径为 2.5-4.5mm 颗粒,颗粒经过冷却机、振动筛,使同一粒径的颗粒在 95% 以上进行包装即可;
步骤四、粒径不符合的颗粒将物料进行返料至二级混合槽继续混合造粒,直至制备成符合规定粒径的肥料颗粒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在此肥料生产工艺中,以硫铵、氢铵和尿素为主要原料,添加氨基核聚糖肥料增效剂生产的增效脲铵氮,能有效的提高肥料的肥效,且降低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勇,未经李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74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