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α-葡萄糖基橙皮苷修饰叶黄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81803.5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60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张钟元;李大婧;刘春泉;聂梅梅;江宁;刘春菊;牛丽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9/127 | 分类号: | A61K9/127;A61K47/28;A61K47/24;A61K47/26;A61K31/047;A61P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葡萄糖 橙皮 修饰 叶黄素 脂质体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α‑葡萄糖基橙皮苷修饰叶黄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叶黄素脂质体由α‑葡萄糖基橙皮苷修饰获得,具体方法如下:(1)将叶黄素和脂材溶解,获得叶黄素脂溶液;(2)将所述脂膜水化,经超声后获得分散液;(3)向分散液中滴加α‑葡萄糖基橙皮苷溶液,室温搅拌过夜;(4)将所述分散液过聚碳酸酯膜挤压,获得叶黄素脂质体。本发明α‑葡萄糖基橙皮苷修饰后的叶黄素脂质体具有高稳定性、长效循环的性能,显著提高叶黄素在眼部的吸收。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性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α-葡萄糖基橙皮苷修饰叶黄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叶黄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花卉和某些藻类生物中的天然类胡萝卜素,人体无法自身合成,必须由膳食中摄取或补充。叶黄素是眼睛黄斑色素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具有吸收蓝光、增强视网膜组织的功能,在保护视觉、预防白内障等方面具有显著功效。但叶黄素的分子结构中碳链较长且含有多个疏水基团,使其在水中的溶解性较差,限制了在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应用。
将叶黄素通过微胶囊技术、纳米自乳化载体、纳米乳化复合体系及脂质体等形式包埋,是提高其溶解性、对外界环境的耐受性以及生物利用率的有效手段。以脂质体形式包埋叶黄素,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较高的载量和包封率。脂质体载药后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而激活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但由于脂质体膜结构类似于生物膜,其易被体内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网状内皮系统清除。有研究发现,在磷脂分子上联接含多羟基基团的物质,使脂质体表面暴露一些亲水性的多糖或多羟基基团等方式,可以增加脂质体在血液中的稳定性。当立体位阻和提高膜表面的亲水性两个因素共同作用时,该脂质体形成一种长效脂质体。现有研究中,常采用兼有亲水性和柔顺性的聚乙二醇(PEG)高分子修饰脂质体表面,阻碍血浆成分与脂质体表面的吸附,使脂质体在体循环中的时间延长。如中国专利CN101843584B公开了一种全反式维甲酸与脂质体的复合物及应用,该复合物在血清体系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是长期使用PEG修饰后的脂质体,会使人体产生anti-PEG IgG,PEG的免疫原性会引起明显的体液免疫反应,导致PEG修饰的脂质体血液半衰期显著缩短。因此寻找能长效循环且安全无毒的PEG的替代品,将有效提高脂质体的靶向定位和生物效价。
本发明以α-葡萄糖基橙皮苷修饰叶黄素脂质体,将α-葡萄糖基橙皮苷通过自组装包覆于叶黄素脂质体表面,α-葡萄糖基橙皮苷疏水头部定位于脂质体头部,亲水端糖苷基团暴露在脂质体表面。制备得到α-葡萄糖基橙皮苷-叶黄素脂质体安全无毒,且具有高稳定性、长效循环的性能,将有助于改善叶黄素脂质体体内外稳定性、延长体内循环时间,降低叶黄素在肝脏及脾的积累,显著提高叶黄素在眼部的吸收。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α-葡萄糖基橙皮苷修饰叶黄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叶黄素脂质体稳定性好、长效循环性好、生物安全性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将叶黄素、脂相溶解于体积比为2∶1的三氯甲烷-甲醇溶液中,得到叶黄素脂溶液。
(2)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使复合物在圆底烧瓶底部形成均匀薄膜,提高真空度至0.1MPa继续抽干30min。
(3)向步骤(2)所获得的复合物薄膜中加入磷酸盐溶液水化,水化温度40~60℃,时间30~120min;
(5)在冰水浴搅拌条件下超声,超声功率800W,脉冲5s/5s,处理时间10~30min后,30~40℃温度下继续搅拌3~6h,搅拌转速800~1200r/min;
(6)将步骤(5)得到的分散液10000r/min速度条件下离心10min,除去未包埋的叶黄素;
(7)α-葡萄糖基橙皮苷溶解于磷酸盐溶液中,得到质量浓度为0.5~10%的α-葡萄糖基橙皮苷溶液,向步骤(6)得到的分散液中滴加α-葡萄糖基橙皮苷溶液,室温搅拌过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18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立式数控镗床
- 下一篇:一种超声诊断仪及获取切面图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