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管反激变换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68002.5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0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何晓东;黄敏;方刚;卢进军;黄榜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固德威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固德威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固德威电源科技(广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16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 输入电路 输入源 反激 双管 正极 反激变换器 负极 输出电路 输入侧 多管 串联 高电压条件 产品成本 产品效率 初级绕组 电容 侧相 输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管反激变换器,包括输入电路、变压器和输出电路,输入电路连接在输入源和变压器的输入侧之间,输出电路与变压器的输出侧相连接,输入电路包括多个串联在输入源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双管反激模块、与双管反激模块一一对应的多个串联在输入源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容;变压器的输入侧包括与双管反激模块一一对应的多个初级绕组。本发明可以在高电压条件下运行,能够大幅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效率,性价比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子、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管反激变换器。
背景技术
双管反激变换器相对普通的单管反激变换器,在其两个功率管关断时,由于变压器的折射电压与漏感电流被续流二极管反馈给电源的嵌位作用,而使功率管的电压应力和输入电压相等,从而降低开关管应力和提高了变换效率。
但随着现代光伏等新能源应用电压越来越高,其需要辅助电源能在高压下运行,此时,双管反激变换器每一个管子的承受电压为变换器的输入电压,但当变换器输入电压很高时,普通的高性价比MOSFET的耐压无法满足需求。而市场上的高压MOSFET多为碳化硅,其价格非常昂贵,不利于产品性价格比的提高,而高压IGBT 开关速度慢,不利于高频化,同样存在性价比低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高电压下较好地运行且性价比高的多管反激变换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管反激变换器,包括输入电路、变压器和输出电路,所述输入电路连接在输入源和所述变压器的输入侧之间,所述输出电路与所述变压器的输出侧相连接,所述输入电路包括多个串联在所述输入源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双管反激模块、与所述双管反激模块一一对应的多个串联在所述输入源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容;所述变压器的输入侧包括与所述双管反激模块一一对应的多个初级绕组;
所述双管反激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形成所述双管反激模块的用于串联或用于连接所述输入源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经第一节点连接至对应的所述初级绕组的一端,所述初级绕组的另一端经第二节点连接至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形成所述双管反激模块的用于串联或用于连接所述输入源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节点相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节点相连接,对应所述电容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均连接有并接二极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均为MOSFET管。
优选的,各所述初级绕组的匝数相等。
优选的,所述输入电路包括两个串联的所述双管反激模块、两个串联的所述电容,所述变压器的输入侧包括两个所述初级绕组。
优选的,所述多管反激变换器具有开通储能状态和关断续流状态;在所述开通储能状态下,各个所述双管反激模块中的所述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均导通、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二二极管均截止;在所述关断续流状态下,各个所述双管反激模块中的所述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均关断、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二二极管均导通。
优选的,所述变压器的输出侧包括次级绕组,所述输出电路包括输出二极管和输出电容,所述输出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次级绕组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输出电容的两端连接在所述次级绕组的另一端和所述输出二极管的负极之间,所述输出电容的两端形成所述多管反激变换器的输出端。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的多管反激变换器可以在高电压条件下运行,能够大幅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效率,性价比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固德威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固德威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固德威电源科技(广德)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固德威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固德威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固德威电源科技(广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80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