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数值孔径显微物镜波像差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60793.7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01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廖家胜;巩岩;张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1/02 | 分类号: | G01M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韩飞 |
地址: | 21516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值孔径 显微 物镜 波像差 测量 系统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数值孔径显微物镜波像差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该系统包括激光器、准直扩束系统、中性滤光片、旋转毛玻璃、第一分光镜、第二分光镜、波前传感器、聚光镜、光阑、光电倍增管、校准平面镜及盖玻片。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相干式测量显微物镜波像差的方法,本发明可适用于任意大数值孔径(浸油/非浸油)显微物镜波像差测量;利用入射平行光束口径大于显微物镜出瞳,能保证任意大数值孔径显微物镜波像差测量;本发明采用非相干测量模式,可减少杂散条纹的影响,通过精确对焦功能,确保测量波像差无离焦因素影响,同时利用盖玻片自身反射,测量的波像差与显微物镜设计及真实使用状态一致,更能实现显微物镜的精准测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数值孔径显微物镜波像差测量系统和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显微镜的应用领域愈来愈广。除了传统的教学、科研、医疗和工业等应用领域外,在微电子制造、新材料研发、生命科学研究和新药开发等领域都有新的应用。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埃里克·贝齐格、威廉·莫纳和德国科学家斯特凡·黑尔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为发展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所作的贡献,该奖项的颁布进一步推动了显微技术向超分辨领域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高端显微系统和仪器的研发。此外,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以显微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病理切片仪、二代基因测试仪等先进医疗成像及诊断仪器的需求日益增大。这些因素使古老的显微技术换发了新的生机,显微领域的技术也需随时代而进步。显微镜系统最核心的部件是显微物镜,其作用相当于航空飞机的发动机。显微物镜的质量决定了显微镜系统的性能指标。
评价显微物镜成像质量最科学有效的方法是出瞳波像差测量,针对显微物镜波像差的测量,泰曼格林于20世纪提出四种基于泰曼格林干涉仪测量显微物镜波像差的方法(光学车间检测一书中有详细论述),第一种利用凹面半球镜,一束大于出瞳的测量光束经显微物镜会聚,再经凹面半球镜共轭反射回去,这种方法对于长工作距、无盖玻片、非浸油的显微物镜非常准确,但对于有盖玻片、浸油的显微物镜,该方法适用性很差,一、半球镜须浸油,很难保证油均匀;二、凹面镜上面必须加盖玻片,盖玻片与物镜之间还需浸油,极短工作距造成该种方式下共轭点非常难找,不具备实际操作性。第二种方法将凹面半球镜变成凸面半球镜,该种方法可以将盖玻片和标准镜集成至一起,理论上解决了第一种方法盖玻片放置及油的不均匀性问题。但实际上对半球镜的加工提出了更高地要求,除了面型外,还有中心厚度要求。此外这种方法也很难寻找共轭点,操作起来复杂。
第三种方法,利用平面镜将测量光束反射回去,这种方法与带盖玻片显微镜真实波像差有差别,而且不易确定显微物镜焦平面。第四种方法需要一个参考显微物镜,参考显微物镜的数值孔径必须大于被测量显微物镜的数值孔径,测量方式有两种,一种默认参考显微物镜的波像差为零,测量结果即为待测显微物镜的波像差,一般以一个标准的显微物镜作为参考物镜,第二种通过三个显微物镜旋转180度比较测量,获得待测显微物镜的波像差,此方法对旋转精度有很高要求,两种测量方式的共轭点均不易寻找。
以上四种方法均建立在干涉的基础上,其核心为泰曼格林干涉仪,通过测量光束与参考光束干涉条纹获得显微物镜波像差,由于显微物镜本身内部含有多组镜片,因此除主要干涉条纹外,还有一些杂光条纹,杂光条纹也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07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源相对强度噪声测试方法
- 下一篇:一种COB光斑改善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