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低黏度多粘类芽孢杆菌发酵液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58191.8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66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潘渝;周莉;刘守德;万俊;李青;刘华梅;程治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R1/1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徐绍新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黏度 多粘类 芽孢 杆菌 发酵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低黏度多粘类芽孢杆菌发酵液的方法,属于微生物发酵领域,该方法是通过向多粘类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中按重量添加0.15~1%的L‑天门冬氨酸实现的。本发明既增加了发酵液中的活芽孢数,提升了现有发酵水平,同时又降低了发酵液黏度,简化了后处理分离提纯工艺,从而减少了多粘类芽孢杆菌粉剂的生产周期和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领域,涉及一种生产低黏度多粘类芽孢杆菌发酵液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多粘类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
背景技术
多粘类芽孢杆菌可以产生肽类、蛋白质类、核苷类、吡嗪类和酚类多种抗菌物质,能防治多种由病原细菌、病原真菌、根结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此外了,多粘类芽孢杆菌具有从土壤向植物根部移动定植的能力,从而与病原菌竞争空间和营养,它还能通过诱导作用提高宿主植物的抗病能力,并通过固氮和溶磷作用为宿主植物提供营养成分。因此,多粘类芽孢杆菌在农业生产上应用广泛,多粘类芽孢杆菌的需求量也在逐年上升。
目前市售的多粘类芽孢杆菌主要是可湿性粉剂,是将工业生产中的多粘类芽孢杆菌发酵液经过滤、离心、干燥等工艺制备而成。然而,由于多粘类芽孢杆菌在发酵过程中会分泌大量粘性物质,其具有假塑性、高粘性特点,同时对热及酸碱有较好的稳定性,这些特性增加了发酵液的处理难度,需要对发酵液采用调节pH、加热、加助滤剂等方法进行处理,才能分离提纯得到高质量的多粘类芽孢杆菌粉剂,从而增加了生产周期和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提供一种制备低黏度多粘类芽孢杆菌发酵液的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向多粘类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中按重量添加0.15~1%的L-天门冬氨酸实现的。
优选地,所述L-天门冬氨酸的添加量为发酵培养基重量的0.3~0.5%,最佳为0.45%。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多粘类芽孢杆菌的发酵培养基,所述发酵培养基中含有0.15~1%重量的L-天门冬氨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向发酵培养基中添加L-天门冬氨酸,既增加了发酵液中的活芽孢数,提升了现有发酵水平,同时又降低了发酵液黏度,简化了后处理分离提纯工艺,从而减少了多粘类芽孢杆菌粉剂的生产周期和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说明。应当理解,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各种实验操作,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文中没有特别说明的部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参照本发明申请日之前的各种常用工具书、科技文献或相关的说明书、手册等予以实施。
实施例1
用于生产多粘类芽孢杆菌发酵液的菌种来源于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命名为多粘类芽孢杆菌(BaciIllus polymyxa)KN-03,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2077,该菌种已在CN 104611254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但本发明的实施例不局限于KN-03。
一、菌种活化和种子培养
首先将KN-03菌株按常规的方法进行菌种活化和种子培养,得到种子液,具体步骤如下:
1)菌种活化:挑取一环多粘类芽孢杆菌KN-03涂布于斜面培养基,将接种好的斜面置于30℃隔水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2h。
斜面培养基:葡萄糖20g、去皮土豆200g(用自来水煮沸30min),琼脂粉15g、自来水1000ml,pH自然,将上述原料混匀后121℃灭菌20min。
2)种子培养:取活化完成的多粘类芽孢杆菌KN-03接种于种子培养基,接种量20%,然后置于30℃,150rpm的往复式恒温摇床中培养16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科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81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