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57015.2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36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高志前;樊太亮;向曼;商雅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沁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84 | 代理人: | 姚艳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酸盐 颗粒 精细 刻画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采用碳酸盐岩颗粒滩“五位一体”的综合识别方法识别颗粒滩;建立碳酸盐岩颗粒滩地层格架;基于模拟实验的碳酸盐岩颗粒滩分布机理解析,建立碳酸盐岩颗粒滩在研究区的分布规律;基于古环境与古地貌恢复技术的碳酸盐岩颗粒滩控制因素解析,明确不同类型颗粒滩发育的控制因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建立碳酸盐岩颗粒滩发育的三维地质模式;基于精细地震解释与模糊评价法的颗粒滩有利分布区预测。本发明所提供了一种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能对颗粒滩的地下分布情况进行客观的、逼真的恢复研究,能利用现代的沉积现象研究古代颗粒滩的分布规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探开发的储层预测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勘探主要集中在生物礁储层、白云岩储层及裂缝储层。随着油气勘探技术不断提高以及油气资源需求日益增大,碳酸盐岩颗粒滩储层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油气勘探对象。对碳酸盐岩颗粒滩成因方面,多局限于颗粒形成于高能水流作用下的碳酸盐岩台地背景。然而,不同类型的颗粒构成、相对水流动力大小及形成机制均存在差异。因此,明确碳酸盐岩颗粒滩的类型及各自的特征,并确定每种类型颗粒的成因机制以及分布规律是当前研究的重要任务。
研究颗粒滩,可以拓宽碳酸盐岩层系的勘探领域,寻找新的油气富集区带,对于塔里木盆地、南方海相层系等,均有实际应用价值。通过研究颗粒滩,可以拓宽碳酸盐岩层系的勘探领域,对寻找新的油气富集区带,具有重要实际应用价值。但是,碳酸盐岩颗粒滩的发育受多因素综合控制,如何准确把握滩体形成条件、发育机制,建立滩体分布预测模型是当前面临的问题之一;另一方面,滩体的发育和分布是滩相储层研究的基础,如何在总体低GR值背景下利用地质、测井、镜下、地震资料准确识别滩体,并建立识别模型、总结发育规律,建立三维地质模型、预测有利储集体是急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碳酸盐岩颗粒滩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细刻画与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采用碳酸盐岩颗粒滩“五位一体”的综合识别方法识别颗粒滩。
对碳酸盐岩颗粒滩露头资料进行考察,岩心观察、采样并制作薄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岩心与薄片鉴定,利用测井资识别颗粒滩,利用地震资料识别颗粒滩,明确颗粒滩发育类型。
步骤S2:建立碳酸盐岩颗粒滩地层格架。
对研究区地震剖面进行了层序识别和对比,并通过合成地震记录与钻井层序进行了协调与统一,确定研究区的研究层位的地震层序划分方案,利用井的VSP资料和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并与钻井、露头层序进行协调与统一,识别划分层序,建立碳酸盐岩颗粒滩地层格架。
步骤S3:基于模拟实验的碳酸盐岩颗粒滩分布机理解析,建立碳酸盐岩颗粒滩在研究区的分布规律。
对研究区颗粒滩建立沉积组合样式,对颗粒分布机理进行模拟实验,对颗粒滩横向发育规律以及颗粒滩平面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对颗粒滩的迁移变化研究,建立碳酸盐岩颗粒滩在研究区的分布规律。
步骤S4:基于古环境与古地貌恢复技术的碳酸盐岩颗粒滩控制因素解析。
通过研究古气候、古水深、恢复古地貌、分析台地结构、相带变化,明确不同类型颗粒滩发育的控制因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
步骤S5:建立碳酸盐岩颗粒滩发育的三维地质模式。
在研究区层系颗粒滩类型、组合样式、叠置迁移特征以及展布规律的基础上,总结研究区颗粒滩的理想分布模式,对颗粒滩进行三维地质建模,最终建立了颗粒滩发育的三维地质模式。
步骤S6:基于精细地震解释与模糊评价法的颗粒滩有利分布区预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未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70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