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报警系统及汽车报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53609.6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6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方智;张宇龙;汪世赓;伍建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102 | 分类号: | B60R25/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王鸿远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警情信息 外围图像 云服务器 汽车报警系统 汽车报警 警情 车主 存储 图像采集控制器 采集 终端 汽车技术领域 图像采集指令 车身控制器 摄像头 采集装置 汽车外部 实时编辑 实时发送 实时接收 实时图像 实时无线 分设 转发 发送 访问 | ||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报警系统及汽车报警方法。该系统包括:汽车警情信息采集装置,用于实时接收车身控制器发送的汽车警情信息;图像采集控制器,用于实时编辑图像采集指令;还用于将接收的汽车外围图像实时发送至云服务器;分设于汽车外前、后、左、右侧的摄像头,均用于采集汽车外围图像;云服务器,用于将接收的汽车警情信息实时无线转发至终端;还用于将接收的汽车外围图像实时进行存储;终端,用于接收汽车警情信息,并访问云服务器,查看汽车外围图像。本发明通过在汽车发生警情时采集汽车外部的实时图像进行存储,使车主能够及时查看汽车发生警情时的现场情况,有利于后续的追查和减少车主的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报警系统及汽车报警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传统车辆的报警功能还停留在车辆发生警情(如车窗被暴力破坏、车门锁后被无故打开等)的时候,喇叭发出警告音提示车主。如果车主用户远离车辆,还是无法及时了解车辆警情情况。后续搭载车联网的车辆通过Tbox(Telematics BOX,主要用于和后台系统/手机软件app互联通信,实现后台系统/手机软件的车辆信息显示与控制)将报警信息传到后台服务器(如汽车远程服务提供商TSP),然后服务器再传送给用户个人的手机app上,达到提示用户的效果。虽然解决了距离的问题,但对发生警情时车辆的具体情况,如发生何种警情、车辆的状况等,用户依然无法了解,还需要到现场去查看车辆状态。
综上所述,目前基于车联网的利用app通知车主的解决方法只是解决了距离问题,但车辆实际发生什么情况还是无法确定。依然需要到现场去查看车辆的具体情况。另外,当某车辆发生警情时,有很大可能,其他连续多辆车都会有类似警情发生的风险。以上车辆报警方案只能通知已发生警情的车主,不能给其他车主预防并降低类似警情的风险。
因此,急需一种汽车报警系统及汽车报警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报警系统及汽车报警方法,以便于在汽车发生被盗等警情时能够及时将现场情况采集和保存,以便于车主查看。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报警系统,包括:
汽车警情信息采集装置,用于实时接收车身控制器发送的汽车警情信息,并将汽车警情信息发送至图像采集控制器,以及无线发送至云服务器;
图像采集控制器,用于根据接收的汽车警情信息实时编辑图像采集指令,并分别发送至汽车外前摄像头、汽车外后摄像头、汽车外左摄像头、汽车外右摄像头;还用于将接收的汽车外围图像实时发送至云服务器;
分设于汽车外前、后、左、右侧的汽车外前摄像头、汽车外后摄像头、汽车外左摄像头和汽车外右摄像,均用于根据接收的图像采集指令采集汽车外围图像,并发送至图像采集控制器;
云服务器,用于将接收的汽车警情信息实时无线转发至终端;还用于将接收的汽车外围图像实时进行存储;
终端,用于接收汽车警情信息,并访问云服务器,查看汽车外围图像。
进一步地,还包括分设于汽车内前、后侧的汽车内前摄像头和汽车内后摄像头,均用于接收图像采集控制器发送的图像采集指令,并采集汽车内部图像发送至图像采集控制器。
进一步地,云服务器包括:
转发模块,用于将接收的汽车警情信息实时无线转发至终端;
图像存储模块,用于将接收的汽车外围图像实时进行存储。
进一步地,汽车外前摄像头、汽车外后摄像头、汽车外左摄像头、汽车外右摄像头、汽车内前摄像头、汽车内后摄像头均为红外摄像头。
进一步地,汽车警情信息采集装置通过CAN线实时接收车身控制器发送的汽车警情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36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