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级吸能装置及采用该吸能装置的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53574.6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8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牛丽媛;张毅;刘慧军;李光玉;朱小镇;胡光山;程云;王焕文;张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22 | 分类号: | B60R19/22;B60R19/3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巧婵 |
地址: | 321301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安装板 前安装板 吸能装置 吸能 多级吸能 安装板 汽车 吸附效果 吸能盒 变形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吸能盒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多级吸能装置及采用该吸能装置的汽车;所述吸能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包括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所述前安装板与后安装板之间通过吸能组件相连接。本发明中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的作用是用于吸能装置的连接,在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之间设有吸能组件,吸能组件的设置,可以很好的实现汽车发生碰撞后吸能组件能够依次变形,更好的适用于实际生产需要,在汽车发生碰撞时,起到很好的吸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能盒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多级吸能装置及采用该吸能装置的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吸能装置是车身前部最重要的溃缩吸能结构件,其能够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过程中通过材料的变形吸收碰撞动能,从而减少由于汽车碰撞对成员造成的严重伤害。吸能装置的吸能特性及变形模式决定了整车在正面碰撞过程中加速度响应。正面碰撞过程中的吸能表现对正面碰撞安全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吸能装置的技术含量对汽车被动安全性至关重要。目前如何提高吸能装置结构耐撞性能和吸能效率,保证汽车车身吸能系统工艺的易实现性及稳定性,是吸能装置设计的关键技术。
目前,最常用的汽车吸能装置主要是单极且厚度均匀的矩形或圆形结构,而现有车型使用的铝合金吸能装置全是沿车身X向挤压成型,壁厚及吸能筋的厚度从前到后一致,并且吸能装置与前后安装板之间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对于铝合金吸能装置本体与前后安装板焊接的质量控制及性能检测是开发的难点。
专利号CN201810029197.X公开了一种具有多级吸能结构的汽车吸能装置,通过多级吸能结构筒壁及其内部网状单元的结构解决逐级溃缩均匀吸能的问题,也是传统沿车身X方向的结构设计,其不足之处是成形工艺复杂,且后续加工组装困难。
专利号CN201620074917.0公开了一种吸能装置和包括该吸能装置的汽车,专利号CN201520918438.8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防撞粱的铝合金吸能装置,主要是针对吸能筋的形状及结构的优化设计,对吸能盒其他方面的优化并未公开;同时CN 201516178612.4公开了一种车用插片填充式泡沫铝合金吸能盒,该专利沿溃缩方向设计插片式泡沫铝来提升吸能能力和稳定性,吸能盒本体通过冷冲压成形,然后再焊接组成总成,这样设计方式使得生产该吸能盒时不可避免的造成工序较多,工艺较复杂,不方便实际生产。
基于以上原因和问题,所以一种能够解决以上问题的新型吸能装置是现在所需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而且生产方便的吸能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多级吸能装置,所述吸能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包括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所述前安装板与后安装板之间通过吸能组件相连接。
所述吸能组件包括与前安装板相连接的前吸能机构,所述前吸能机构包括与前安装板相连接的前吸能盒,在前吸能盒内部填充有多孔泡沫铝。
所述吸能组件还包括后吸能机构,所述前吸能机构通过后吸能机构与后安装板相连接;所述后吸能机构包括后吸能盒,所述后吸能盒内设有用于吸能的第一吸能筋。
所述吸能组件还包括中吸能机构,所述前吸能机构通过中吸能机构与后吸能机构相连接,所述中吸能机构包括中吸能盒,所述中吸能盒内设有用于吸能的第二吸能筋。
所述前吸能机构通过第一隔板与中吸能机构相连接,所述中吸能机构通过第二隔板与后吸能机构相连接。
所述前吸能盒、中吸能盒以及后吸能盒上设有用于吸能装置变形的诱导槽。
所述第二吸能筋靠近第一隔板的一侧板件厚度大于第二吸能筋靠近第二隔板一侧板件的厚度;所述第二吸能筋一端与第一隔板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隔板相连接;所述第二吸能筋的板件厚度从第一隔板向第二隔板逐渐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35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