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核电站防渗岩洞型安全壳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51033.X | 申请日: | 201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5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钮新强;赵鑫;刘海波;张涛;苏毅;张顺;陈玉梅;甘乐;陈昕;邹尤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C13/02 | 分类号: | G21C13/02;G21C13/028;G21C13/093;G21C13/10;G21F9/2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1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壳 盲管 内层 疏水 防水 排水结构 地下水 防渗 放射性废水 严重事故 岩洞 核电站 地下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 核电站安全壳 安全壳结构 防渗混凝土 一体化设置 地下岩层 依次设置 由外向内 钢衬里 屏蔽 渗出 多层 核岛 锚层 渗入 混凝土 污染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核电站防渗岩洞型安全壳。该安全壳,位于地下岩层内,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喷锚层、外层疏水盲管、外层防水幕、防渗混凝土层、内层防水幕、内层疏水盲管、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和钢衬里,通过安全壳的外层疏水盲管和外层防水幕,隔绝安全壳外层地下水,防止外层地下水渗入安全壳;通过安全壳的内层疏水盲管和内层防水幕,屏蔽严重事故中安全壳内放射性废水,防止其渗出安全壳。将安全壳及防渗排水结构相结合,通过设置多层输排水结构,使地下核电站安全壳结构既可防止外界地下水进入核岛,又可防止严重事故中安全壳内放射性废水污染外界地下水,同时,因输排水结构与安全壳一体化设置,增加了安全壳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电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核电站防渗岩洞型安全壳。
背景技术
地下核电站是将核岛等涉核厂房置于地下,利用地下岩体的防护、包容作用,限制严重事故中潜在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提高了核电站安全性,为我国核电安全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地面核电站安全壳是防止严重事故中放射性物质向外界环境释放的最后一道实体屏障。而将核岛等涉核厂房置于地下时,地下核岛面临地下水的侵蚀,此时,如何防止地下水对核岛的渗入且防止严重事故中核岛内带放射性的废水污染地下水是地下核电站安全壳设计面临的关键性难题。
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洞室外围设置一层防渗结构,将洞室和周边围岩隔开,达到隔绝地下水的目的,但这种方式将地下水和洞室隔开的同时,也破坏了地下洞室与周边岩体的整体,不利于洞室的稳定。如中国专利:地下核电站放射性废水地下迁移防护系统(申请号:CN201410264273.7)在洞室外增加防渗层收集和疏排地下水,该防渗层独立于地下洞室设置,不利于地下洞室的整体稳定性,且对严重事故中洞室内的放射性废液无处理措施,不利于事故后续处理。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结合地下核电站的特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核电站防渗岩洞型安全壳,该安全壳既可防止外界地下水进入核岛,又可防止严重事故中安全壳内放射性废水污染外界地下水。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核电站防渗岩洞型安全壳,位于地下岩层内,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混凝土喷锚层、外层疏水盲管、外层防水幕、防渗混凝土层、内层防水幕、内层疏水盲管、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和钢衬里,所述外层疏水盲管紧贴布置在外层防水幕与混凝土喷锚层之间,通过外层疏水管与非放射性疏排系统相连,用以收集外层防水幕以外的微量渗水;所述内层疏水盲管紧贴布置在内层防水幕与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之间,通过内层疏水管与放射性疏排系统相连,用来收集严重事故中安全壳渗漏的微量放射性废水。
作为优选,所述外层疏水盲管绕安全壳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内层疏水盲管绕安全壳均匀布置在安全壳下半部和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喷锚层厚度不小于50cm,且内置钢筋加强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防渗混凝土层厚度不小于50cm,抗渗等级不低于P8。
作为优选,所述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0cm。
作为优选,所述安全壳底部为椭球或球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钢衬里紧贴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以维持安全壳的防渗及抗压功能。
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安全壳的外层疏水盲管和外层防水幕,隔绝安全壳外层地下水,防止外层地下水渗入安全壳;通过安全壳的内层疏水盲管和内层防水幕,屏蔽严重事故中安全壳内放射性废水,防止其渗出安全壳,污染外界环境。
本发明的安全壳位于地下岩层内,将安全壳及防渗排水结构相结合,通过设置多层输排水结构,使地下核电站安全壳结构既可防止外界地下水进入核岛,又可防止严重事故中安全壳内放射性废水污染外界地下水,同时,因输排水结构与安全壳一体化设置,增加了安全壳结构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10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