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继电器触簧系统自动检测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45145.4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3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谢勇;黎星;李裕;韦震;李晓涌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航天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B11/14;G01L5/00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陈跃琳 |
地址: | 541002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头 继电器 直线驱动电机 测量夹具 触簧系统 测力计 上位机 自动检测装置 测试平台 控制信号输出端 控制信号输入端 检测结果 动触杆 控制端 输出端 测力 触点 夹持 损伤 自动化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继电器触簧系统自动检测装置及方法,主要由测试平台、测量夹具、直线驱动电机、测力计、间隙摄像头、压力摄像头和上位机组成;测量夹具和直线驱动电机固定在测试平台上。待测的继电器夹持在测量夹具中。测力计固定在直线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测力计的测力端与继电器触簧系统的动触杆相接触。间隙摄像头和压力摄像头分别位于测量夹具和测力计的正上方,两者均与上位连接。上位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继电器触簧系统连接;上位机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直线驱动电机、间隙摄像头和压力摄像头的控制端连接。本发明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不损伤触点和检测结果准确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继电器触簧系统自动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触簧系统是电磁继电器重要部件,触点间隙与压力是触簧系统的重要参数指标。在目前的继电器装配过程中,操作者使用塞片手工测量触点间隙。首先,由于测量时塞片反复与触点工作部位摩擦,因而易损伤触点工作部位镀层,且易将多余物带入触点工作部位。其次,触点压力由操作者手持测力计进行测量,不同操作者或同一操作者的多次测量结果是否一致、以及人工对测力计读数是否准确都存在不确定性。最后,人工测量方式还存在劳动强度大,易疲劳而导致准确度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现行人工测量触簧系统所存在的易损伤触点、主观性强、准确度低和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继电器触簧系统自动检测装置及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继电器触簧系统自动检测装置,主要由测试平台、测量夹具、直线驱动电机、测力计、间隙摄像头、压力摄像头和上位机组成;测量夹具和直线驱动电机固定在测试平台上;待测的继电器夹持在测量夹具中,且继电器触簧系统的常闭静触杆一侧靠近直线驱动电机方向,继电器触簧系统的常开静触杆一侧远离直线驱动电机方向,继电器触簧系统的动触杆位于常闭静触杆和常开静触杆之间;测力计固定在直线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测力计的测力端与继电器触簧系统的动触杆相接触;直线驱动电机带动测力计运动,测力计的测力端推动动触杆从常闭静触杆向常开静触杆方向运动;用于采集继电器触簧系统的触杆图像的间隙摄像头位于测量夹具的正上方,间隙摄像头的输出端与上位机的一数据输入端连接;用于采集测力计表盘图像的压力摄像头位于测力计的正上方,压力摄像头的输出端与上位机的另一数据输入端连接;上位机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继电器触簧系统连接;上位机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直线驱动电机、间隙摄像头和压力摄像头的控制端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继电器触簧系统自动检测装置,还进一步包括旋转平台,该旋转平台固定在测试平台,测量夹具安装在旋转平台上;上位机与旋转平台的控制端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继电器触簧系统自动检测装置,还进一步包括光源,该光源朝下悬设在测试平台的上方。
一种继电器触簧系统自动检测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待测的继电器夹持在测量夹具中,并让继电器触簧系统的常闭静触杆一侧靠近直线驱动电机方向,继电器触簧系统的常开静触杆一侧远离直线驱动电机方向,继电器触簧系统的动触杆位于常闭静触杆和常开静触杆之间;
步骤2、初始状态下,继电器触簧系统的动触杆与常闭静触杆相接触;同时,令测力计的测力端与继电器触簧系统的动触杆相接触;
步骤3、装置通电工作,上位机接收到继电器触簧系统所发来的开关信号,并控制间隙摄像头采集和压力摄像头同时采集图像,间隙摄像头将所采集到的继电器触簧系统的触杆图像送入到上位机,压力摄像头将所采集到的测力计表盘图像送入到上位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航天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桂林航天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51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