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突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43896.2 | 申请日: | 2018-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6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彭一平;高永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25/51 | 分类号: | G10L25/51;G10L1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成律师事务所 11646 | 代理人: | 邓超 |
地址: | 10019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突 检测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冲突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可通过获取行程服务的过程中所采集到的语音信息,并将语音信息分割为多个语音片段。对分割得到的语音片段进行帧特征提取处理以得到每个语音片段的帧特征。再将帧特征导入至预先建立的冲突检测模型中进行检测得到各语音片段的检测结果,进而确定各语音片段是否为冲突片段。可基于对行程服务过程中的语音信息的自动识别以进行冲突检测,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需要通过人工检测带来的高成本、低效率的缺点,在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及效率上均有所提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语音识别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冲突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出行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伴随着出行APP带来的便利性,也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例如,在打车行程过程中,司机和乘客可能发生冲突,若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可能最终导致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目前,主要是通过人工检测的方式检测打车行程中是否发生冲突。即出行APP的客服通过逐个听取行程过程中的录音来人工判断。这种方式人工成本高、效率低。因此,亟需一种高效率的检测行程中是否发生冲突的方法,以便于后续通过合适的干预方式防止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突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可基于对行程服务过程中的语音信息的自动识别以进行冲突检测,避免现有技术中需要通过人工检测带来的高成本、低效率的缺点。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介质和一个或多个与存储介质通信的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介质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处理器与存储介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处理器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冲突检测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冲突检测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在行程服务的过程中采集的语音信息,并将所述语音信息分割为多个语音片段;
对分割得到的每个语音片段进行帧特征提取处理,得到每个语音片段的帧特征;
将提取得到的每个语音片段的帧特征导入至预先建立的冲突检测模型中进行检测,以得到各语音片段的检测结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根据每个语音片段的检测结果判断所述行程服务过程中是否发生冲突,并在判定发生冲突时,将该行程服务标记为冲突行程服务并发送至客服系统。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为与服务器通信的移动终端,所述获取在行程服务的过程中采集的语音信息的步骤,可以包括:
每间隔预设时长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语音采集设备获取该预设时长内所采集的语音信息;或者
所述电子设备为与移动终端通信的服务器,所述获取在行程服务的过程中采集的语音信息的步骤,可以包括:
每间隔预设时长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语音信息,该语音信息为该移动终端在该预设时长内所采集的语音信息或者为该移动终端对该预设时长内采集的语音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之后发送的语音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语音信息分割为多个语音片段的步骤,可以包括:
按预设长度对所述语音信息以预设步长进行分割处理,以将所述语音信息分割为多个语音片段,其中,相邻两个语音片段之间存在重叠部分。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对分割得到的每个语音片段进行帧特征提取处理,得到每个语音片段的帧特征的步骤,可以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438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